§戒律十 靈活變通事事通,墨守成規是木人(1 / 3)

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路不通就繞行。在商界混,拘泥俗成、固守成規,無異於作繭自縛。胡雪岩可不傻,他不會讓一條路將自己困死。他簡直將“死錢”玩活了,縱然是當今的投資高手,恐怕也不得不對他心悅誠服。

雲山霧罩真真假假,遮遮掩掩虛虛實實

“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涉世無段圓活機趣,便是個木人,處處有礙。”正所謂“虛實相化,則變化無窮”!做人沒有必要固執於絕對真實。在這個社會上,太真實反倒讓人吃不開。遮遮掩掩、虛虛實實這是每一個成功商人都能信手拈來的伎倆,胡雪岩則更是個中高手。

要想做個成功的人,就得有點心思!那種老老實實的人,顯然吃不開的!古往今來,太過老實的人往往被冠以“笨蛋”的稱號,上山劈柴、下河撈魚的是他,坐地分羹之時他卻可能連一口魚湯都撈不著。

當然,做人也不能心思太多,因為如此一來,又成了“壞蛋”的代名詞。別人摸爬滾打,灑盡汗水,到頭來好處全是他的。這樣的人,恐怕連老實人最後也不願與他相處了。如果既不想成為“笨蛋”,也不想被視為“壞蛋”,那麼不妨取其中庸,做一個不壞但“有心眼”的人。胡雪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天下之大,什麼人都有,什麼事都有。所以必要時,還必須有些虛招,以便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胡雪岩的經商性格之一,總體來看,“遮遮掩掩,虛虛實實”是胡雪岩最常用的一個手法,這也是他善變的經商性格所致。

人類的天性是共通的、永恒的。一切與人類天性相吻合的計謀也是永恒的,胡雪岩的手段因為調動或曰利用了人類這種共通而永恒的天性,同樣也成了廣告術中的傳世佳作。廣告史上多次出現過匿名廣告,連著幾天出現的都是引人注目但又讓人不知就裏的廣告,等把讀者的好奇心吊足了,才轟然一下推出產品及其品牌。

一次,胡雪岩在金陵積壓了幾千軸絲絹,而當時絲絹行情不好,即使出手,也賣不了幾個錢。

胡雪岩靈機一動,和金陵城幾位當大官的朋友和有名望的富紳說好,每人做一件絲絹單衣穿在身上。其他官員和讀書人一見,爭相仿效,絲絹單衣很快成為時髦,絲絹價格隨之上揚,一時間大有洛陽紙貴的勢頭。

胡雪岩一看時機已到,便讓人把倉庫裏的絲絹全拿去賣了,每軸竟賣到了一兩黃金的高價。

無論是生意場上還是交際場上,做人都不能太過真實,太真實往往會令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

誠然,實在一點沒錯,人人都希望別人實在,喜歡和實在的人做朋友,因為這樣的人比較有安全感。他們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讓別人吃虧,他們從不算計別人,這樣的人理應得到讚美的。

但凡事都要有一個度,一旦過火,就會走向反麵。實在可以,可如果太實在就要不得了。人太老實其實就是一種木訥,是一種保守,這樣的人隻知道固守成規地活著,不肯嚐試創新和突破,缺乏主動性。這樣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有多大成就。他們不是沒有機遇,而是機遇擺在麵前也不懂得去把握,更不要說主動創造了。

所以說,做人要懂得一點虛虛實實之道。英國著名作家、戲劇家肖伯納說過:“我開玩笑的方法,就是編造真實。編造真實乃是這個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的確,編造出來的真實往往更具吸引力,而且如果能運用得當,它還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獲。

《三國演義》中,張鬆欲獻西川地圖與曹操。曹操看不起矮小、貌陋的張鬆,拂袖而去。曹操的主簿楊修是一位能言善辯的人士,斥責張鬆的同時,傲慢地聲稱曹丞相具有雄才,並出示曹操撰寫的兵法書籍《孟德新書》來佐證。誰知張鬆博聞強記,將書接過看了一遍,便熟記於胸,而後大笑道:“這連我們蜀中三尺小童都能背得,你怎說是‘新書’呢?這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有,也隻能騙得了你這樣的人物!”楊修駁斥說:“丞相私藏的書,雖然已經成帙,但是並沒有流傳開來。你說蜀中小兒暗誦如流,是在欺騙我吧?”張鬆立即表示:“如果不信,我現在就背給你看。”於是,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背誦一遍,並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得知此事的曹操也納悶:“莫非古人與我暗合?”竟下令將這本書撕碎之後燒毀,又令楊修領張鬆來見自己。

在這場交鋒中,張鬆之所以能夠大挫曹操、楊修的傲慢氣焰,就在於他成功編造了一種“真實”,將本來沒有的情況當做客觀事實推出,並使得對方信以為真,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不過,要想讓這種編出來的事實真正發揮效用,我們必須巧妙把握兩個步驟。具體說來就是:

第一,要編得合情合理,讓對方難辨真偽。

在你編造某種真實之時,要盡量顯得合情合理,不能與現實生活的差距過大,要編得大致符合當時、當地、當事人的實際情況。

在交往的過程中,如果對方對你抱有某種程度的戒備與警惕,對你所說的一切就會產生本能性的懷疑。這就更需要我們在編造時,在“合理”這方麵多下些功夫。有時,不妨來一點真真假假,造成一種虛虛實實的混沌局麵。如張鬆的“無名氏”,不說具體,讓對方莫測高深。這時,對手的知覺是“實亦實,虛亦實”,於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你編造的全部內容,而落入圈套。

第二,要疏而不漏,態度誠懇。

表達形式是言語,同時應輔以情感、神態、動作、語調等必要幫助。對方能否接受你編造的真實,取決於他感知與理解的深淺。你表達得越明晰、越確切、越執著、越具誘惑力,對方的感知與理解力就越強,從而,導致其產生錯覺的概率也就越高。因此可以說,表達是在操縱對手的知覺。一旦開始編造,就要千方百計調動對手的情感,使他對你產生足夠的信任,使對手沒有任何懷疑的餘地。要讓對方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說的,那麼,便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隻有相信你所說的,自己才能獲得利益,迫使他隻能“相信你所說的”,讓他深信“這是唯一選擇”。

同時,為了使效果更好,我們還可以利用人們對共同點具有的認同心理,站到對手的角度上,設身處地為對手的利益說話,使對手感到你是為他好,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並適當使用一些鬆弛對方警惕性的言語。如,諸葛亮的“事須三思,免致後悔”;現代社會諸如“考慮到我們雙方的利益”“這是人人皆知的”“早就如此”“聰明的人都會這樣做”,等等。如此,對手的防線最終必然會崩潰。

編造出的“真實”,由於經過周密思考和精雕細琢,往往更具可信度,雖然這是一種謊言,但從某種意義上講,隻要你的謊言合乎情理,它比真誠更能打動人,它是人們交往與溝通的一種生活必需。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無悖於道德的謊言都會為你贏得更多的好處。

虛實之道的重點在於抓住人的心理出招,相機而行,見機行事。當然,雖然處世需要虛實結合,但我們也不能因此丟掉自己的原則,否則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虛偽奸猾之人。這樣,或許一開始會給人一種聰明伶俐、隨機應變的好印象,但決然不會長久。須知,太滑頭了必然是惹人生厭的。

靈活機動反應迅速,以變應變順應時勢

一個不善於改變自己經商性格的人,往往是走進了死胡同,才如夢初醒。胡雪岩經商特別推崇“活絡”兩字。所謂活絡就是善變。胡雪岩有一句至理名言:“天變了,人應變。”“天”即指時勢時局之意。“天變了,人應變”,其意是指時勢時局變化了,人也應該做出與之相應的改變與調整以順應時勢與時局。

為自己開拓財源,要有精明的生意人的眼光,要能看得準,看得遠,同時還要眼界開闊,頭腦靈活。所謂眼界開闊,頭腦靈活,簡單地說,就是不要死守住一個自己熟悉的行當,而要善於在其他行當中發現可以開發的財源,說到底,也就是要時刻想著去不斷地尋找新的投資方向,不斷地擴大自己的投資經營範圍。一個生意人如果隻能看到自己正在經營的熟悉的行當,最終隻會是抱殘守缺,連正在經營的行當都不一定經營得好,更不用說為自己廣開財源了。

因此,做生意一定要做得活絡。做生意要活絡,應該有兩層意思:一是不要死守一方天地,要能根據具體情況做出靈活反應,二是反應要迅速,想到了就立即著手去做,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胡雪岩的生意就做得活絡。在他馳騁商場一步步走向鼎盛的過程中,他靈活機動,四下出擊,真可謂一步一個點子,一路一趟拳腳,一動一套招式,而招招式式都能為自己點化出一條財路。

胡雪岩為自己的蠶絲生意和幫王有齡辦湖州官府的公事,幾下湖州,結識了湖州頗有勢力的民間把頭、正做著湖州戶房書辦的鬱四。胡雪岩憑著他的仗義和識見,也因為他幫助鬱四妥善處理了家事,深得鬱四敬服。為了報答胡雪岩,鬱四做主,為胡雪岩娶了寡居的芙蓉姑娘做外室。

芙蓉姑娘的娘家本來也是生意人,祖上開了一家很大的藥店,牌號“劉敬德堂”。劉敬德堂傳至芙蓉姑娘父親一輩時也還有些規模,不想她父親10年前到四川采辦藥材,舟下三峽,在新灘遇險船毀人亡。她的叔叔外號“劉不才”,本來就是一介紈絝,極盡揮霍還特別好賭,接下家業不到一年就無法維持,藥店連房子帶存貨都典給了別人,自己落得以告貸為生。不過這劉不才也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俗話說的“瘦驢不倒架”,還有那麼一點顧及臉麵的硬氣。比如自己潦倒到了極點,卻還死活不同意侄女芙蓉給人做偏房,說是劉家窮是窮,但也沒有把女兒給人做偏房的道理。芙蓉再嫁,他死活都不想認胡家這門親戚。再比如潦倒歸潦倒,但即使到了告貸無門的地步,他都不肯押出自己手上的幾張祖傳秘方,認為隻要秘方還在,家底就還在,心裏還想著有一天要重振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