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放手讓孩子做小主人(1 / 1)

在生活中,孩子有沒有獨立的意識,關鍵看父母如何培養。任何孩子都不能永遠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他們遲早都要獨立的。如果父母不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那麼他們永遠不會有自己翱翔的一片藍天;相反給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他們則會撐起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成人的世界裏,幾乎每天都要麵臨著抉擇。在孩子的世界裏,他們也經常需要作出一些抉擇,這時父母切忌“包辦”,而是要“下放權力”,讓孩子經過思考後再作出決定。比如,孩子是否願意上鋼琴輔導課,是否願意堅持練習書法;高中時,選擇文科還是理科;高考成績不理想,是上職業技術學校還是複讀,這些幾乎是每個孩子都麵臨的、關係到自己人生的重大問題。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一天,正在上高一的小北問媽媽:“我下學期就要上高二了,媽媽,你和爸爸是希望我選擇文科還是理科呢?”

“小北,這樣重要的選擇關係到你的一生,因此你應該自己仔細考慮後,再作出選擇。以前很多事情是媽媽幫你選擇的,但這一次不同了,你要自己作出選擇。不過,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媽媽都百分之百地支持你。”媽媽握著小北的手,鄭重地對他說。

也許很多父母會想,小北的媽媽把如此重要的選擇權交給了兒子,是不是太盲目、太草率,是不是不負責任?

事實上,小北的媽媽這樣做,直接向兒子表明了“我相信你”“我尊重你的選擇”。當一個母親如此信任自己的孩子時,她給予孩子的是巨大的鼓舞,孩子會反複權衡後再慎重做出選擇。其實,把一些關於孩子自己的重大事情交給他們去選擇,既能培養孩子的決斷能力,又能培養孩子的信心。

遺憾的是,許多父母在關係到孩子人生重大的事情時,不給孩子任何選擇的機會。特別是孩子上了高中時,部分父母對孩子限製得更緊了,全然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感受。選擇文理科時,他們會出麵,代替孩子作出選擇。高考填報誌願時,更是不惜違背孩子的意願去選擇一些自己認為理想的專業。結果孩子進了大學後,對父母所選擇的專業不感興趣而鬧退學的不在少數,這時父母再後悔也遲了。這樣的例子經常見諸各種媒體,它給父母們敲響了警鍾:與其越俎代庖,不如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

要知道,抉擇是每個人享有的權利,孩子也如此。給孩子機會去作出他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擇,當孩子遇事作出正確的決定時,這對他長大成人後在工作中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那些成功者大多是從小就具有較強決斷能力的人。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機會來自己作決定,來鍛煉自己的決策能力,體會自主決策的感覺。所以,無論怎樣擔心,父母也應該給孩子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自己作出決定。父母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麵,來為孩子創造自己做主的機會。

1.讓孩子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

隻要孩子有了基本的冷暖概念,就可以讓他自己決定每天穿什麼衣服,並且決定衣服的搭配顏色,父母不要根據自己的好惡來強迫孩子。

有些孩子把自己打扮得不倫不類,隻要不是正式場合,父母大可不必太認真,也不必因此而責怪孩子,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父母可以適當地向孩子講一些衣服搭配的基本原則,孩子就會逐步明白在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

2.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

從放學回家到上床睡覺之間,這段時間應該讓孩子自己安排,比如晚飯後,孩子喜歡先練習書畫再寫作業,不妨讓孩子自己決定好了。父母不宜強行命令孩子必須寫完作業再練書畫,隻需要適當地提醒孩子在睡覺前把當天該做的事情做完即可。

3.讓孩子布置自己的臥室

屬於孩子的空間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布置。比如,有的男孩子喜歡姚明,就讓他在床頭貼上姚明的畫報好了,而不必強調要他貼上愛因斯坦或其他人的照片。總之,隻要孩子所貼的、所掛的是健康的東西,即使父母不喜歡,也要忍耐。

4.帶孩子去商場購物

商場裏的物品應有盡有,正好是讓孩子鍛煉決策能力的好地方。比如,方便麵有各種牌子和口味的,買哪種也許父母無所謂,但孩子卻有自己的喜好,可以讓孩子自己來決定。父母在旁提醒孩子在滿足自己口味的同時,要適當照顧家裏其他人的嗜好即可。

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無論大事還是小事,隻要自己認為辦得好的,就堅定地去辦。交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讓他做獨立自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