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電影《小鬼當家》多麼有趣,多麼充滿了兒童式的英雄主義,我們都必須麵對一個現實:年幼的孩子,他們在麵對成年人時,幾乎沒有防衛能力。
在孩子童稚的世界裏,也許還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危險。歹徒來了,舉起了刀,孩子或許會以為是玩遊戲?壞人侵犯,孩子或許認為是一種親密的遊戲?及至慘案發生,孩子是出於本能有所躲避,還是縮在一角,驚恐號哭,任人行凶?
人世間的災害常常突如其來,不論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增強孩子的防衛意識,是我們每一個家長的責任。我們必須教給孩子必要的自我保護能力,這是孩子的健康人格所必需的。
1.讓孩子知道不要跟陌生人走
孩子是天真而純潔的,他們還不了解社會中除了美好的人與事之外,還有醜惡的一麵。然而,讓一個孩子去辨別複雜現象中的真偽,也是不可能的。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要教他們最基本的常識和自我保護的方法。
教孩子不和陌生人走,首先要向孩子說明這樣做的原因。告訴孩子,社會上有人騙小孩去賣,被這些人騙走後,再也找不到父母,回不了家,還會挨打、挨罵。
父母還可以給孩子介紹一些拐賣兒童的事例,給孩子讀報紙上的報道,讓孩子看電視的有關報道,使孩子具體了解被拐騙的後果。
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並且要養成這種習慣。
這種教育要經常進行。父母可以抓住社會上這方麵的事例反複講給孩子聽,使孩子有深刻的印象。
2.讓孩子知道怎樣回家
父母帶孩子外出逛商場、去公園等,有時會出現孩子走失的現象。為避免這種事情發生,父母要照顧好孩子,不要讓孩子離開身邊,即使在人少的開闊地方,也不可讓孩子走出自己的視野。與此同時,父母還要教育孩子時時不要離開大人,能主動地跟隨大人,並讓孩子記住大人身上的突出標誌。
為了預防萬一,父母很有必要教會孩子走失後怎麼辦。
父母可以給孩子講有關兒童走失後如何尋求幫助,最後找到親人或回到家的故事,還可以和孩子討論怎樣做更好。
父母還可以給孩子出題,讓孩子解答。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回答,如果在商場找不到媽媽了怎麼辦,如果在大街上找不到爸爸了怎麼辦,幫助孩子明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找什麼人,不能去找什麼人。
教孩子記住回家的路,這是很重要的。父母帶孩子出門的時候,要有意識地讓孩子記住自己家附近的路名、路上的主要標誌等。還可以在回家的時候,或到了熟悉的地方時讓孩子帶路。
教孩子記住父母的姓名、家庭地址。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可以不吃力地熟記兒歌、小故事等,所以記父母姓名和家庭地址是不會太困難的。父母要反複告訴孩子記住這些重要的東西。
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和家庭地址寫在紙條上,放在孩子的衣袋中。但是要讓孩子知道,這紙條隻能給警察等信得過的人看,不要亂找人。
3.告訴孩子不給陌生人開門
孩子都很好動,更喜歡幫助父母做事。無論是電話鈴響還是有敲門聲,孩子常常都會搶在父母的前麵去處理。這是好事,但是其中卻藏有隱患,這就是孩子喜歡給人開門。盜賊常常騙小孩開門,然後入室行竊,這種事情屢有發生。
為了提高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並教會孩子聽到敲門聲該怎麼辦。例如,先問:“你找誰?”再問:“你是誰?”最後說:“請你等一等,我去喊爸爸或媽媽開門。”除非來客是自家人,否則不要讓孩子自己去開門。要讓孩子知道:家中沒有大人時,絕對不給陌生人開門。
為了讓孩子了解不給陌生人開門的道理,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些這方麵的小故事,讀一些報紙上有關這方麵的報道。
4.讓孩子記住,自己才是身體唯一的主人
讓孩子記住,自己才是身體的唯一主人,不要被別人輕易觸碰,重要部位任何時候都不能被別人碰,自己不願意時,要敢於說“不”,不管對方是老師、鄰居、父母的朋友,甚至親戚。告訴孩子,即使父母,在未得到同意時,也不能隨意觸碰自己的身體。
為了鞏固和加深孩子的印象,當孩子按照要求去做,父母要及時地予以肯定,強化孩子的這種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