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認識幾種典型的技術分析方法(2 / 3)

形態分析是最主要、最有效的分析工具,而在實際運用中,大多數投資者都沒能很好地運用它。實際上,通過形態分析,可以較好地把握大勢方向,同時又能找到最佳的突破點,找到最好的介入點或止損點。

反轉形態指股價趨勢逆轉所形成的圖形,也就是股價由漲勢轉為跌勢,或由跌勢轉為漲勢的信號。這裏重點介紹頂部反轉形態,底部反轉形態隻需倒過來應用,因此隻做簡單介紹。

(l)頭肩頂

頭肩頂反轉形態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種反轉形態。因為這種形態一般由3個高點構成,中間的最高,兩側的稍低,好像一個人的頭部和兩個肩膀,所以稱為頭肩頂。

,股價在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上升之後,在上升途中出現回落,並在B點得到上升趨勢線的支撐而再次上升,由於這次上升的高點C比前次上升的高點A要高,所以雖然後來跌破了上升趨勢線的支撐,也隻下跌到前次低位B點附近的D點後就再次出現回升,但是,此時市場已經積聚了下跌的動能,因此,隻回升到前次的高點A附近的E點就掉頭向下,完成了反轉,我們稱之為頭肩頂。

頭肩頂形態反映出多空雙方的激烈爭奪情況。多方力量不斷推動股價上升,市場投資情緒高漲,出現大量成交,經過一次短期回調後,那些錯過上次升勢的人在調整期間買進,股價繼續上升,而且創出新高,表麵看來市場仍然健康和樂觀,但成交量反而往往不如前期高點,顯示買方的力量在減弱。部分人開始賣出,於是股價再次回落。在下跌到前期低位時股價出現第三次上升,但股價已經無力越過上次的高點,而且成交量進一步下降,反映市場的樂觀情緒已經扭轉,一次大幅的下跌即將來臨。這種形態多半出現在長期牛市的盡頭,是熊市即將來臨的信號。

中B點和D點的連線稱為頸線,在研判中有重要意義。當股價在頸線之上時,頸線有重要的支撐作用。而一旦被向下突破的幅度超過3%,且伴隨放量,而且在3日內不能重新回到頸線位之上,就認為是有效突破,頸線就成為阻力線。股價在跌破頸線後最小下跌幅度是C點到BD的距離,而如果下跌趨勢形成,實際跌幅很可能要大得多。頭肩頂形態一旦成立,殺傷力極大,甚至可能是一個漫漫無期的熊市的開始。盡管這時股價已經比最高點下跌了很多,我們依然不可心存幻想,而應及早離開,避免更大的損失。

識別頭肩頂的一個重要信號是成交量,如果股價創新高,而成交量不能同步跟上,則往往是能量不足的表現,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頭肩頂必須是第三個高點即右肩低於頭部,如果右肩高於頭部則不成立。

也有時某側肩部或者頭部出現的次數多於一次,稱之為複合頭肩頂形態,其作用和頭肩頂相似,不過力量要弱一點。

(2)頭肩底

頭肩底的形狀就是把頭肩頂倒了過來,形成左肩時,股價下跌,成交量相對增加,接下來有一次成交量較小、幅度也不大的上升,隨後股價再次下跌,且跌破上次的最低點,成交量再次隨著下跌而增加,形成頭部。當股價回升到上次的反彈高點時,出現第三次回落,這時的成交量明顯少於左肩和頭部,股價在跌至左肩的水平時穩定下來,形成右肩。最後股價再次發動升勢,成交量也明顯增加,當衝過頸線位後,整個形態成立。

頭肩底是在市場下跌到底時形成的形態,我們應注意的是,在形態形成過程中,成交量逐步放大,這正好和頭肩頂的情形相反。而如果股價突破頸線位時得不到成交量的配合,則有可能是假突破,應當小心。不過,如果突破後成交量能跟上,則也可確認。

和頭肩頂一樣,一旦突破BD頸線,則最小上升幅度是C點到BD的距離。實際上升幅度可能要大得多,因此,這是一個買入的好機會。

頭肩底

在所有的反轉形態中,頭肩頂(底)是最有效、最準確的形態。一旦出現,趨勢一定會發生轉變。所以,經長期上漲後出現頭肩頂,要堅決出貨,不要心存僥幸;而長期下跌後如出現頭肩底,一定要放棄熊市思維,堅決介入,堅定持有。

(3)三重頂

三重頂的形態和頭肩頂形態差不多,隻是中間頂的高度和兩邊高點的高度相差沒有那麼大,就變成了三重頂。

,股價上升較長一段時間之後出現回落,並在B點得到支撐而再次上升,到達前期高點A附近的C點後再次回落。股價跌至前期低點B附近的D點重新得到支撐而上升,但仍未能越過A點(經常比A點低),最高上升到E就回落,由於兩次上攻都未奏效,投資者開始減倉或止損,在賣盤的壓力下股價反轉,形成下跌趨勢。

通常三重頂的成交量一次比一次小,特別是第三次頂的成交量不足,常會引發下跌。

和頭肩頂一樣,一旦有效跌破頸線後股價將至少下跌一個頸線位置,即中的C點到BD的距離。

三重頂形態反映出多空雙方力量從多方占優轉為均勢,再轉為空方占優的爭奪情況。多方力量不斷推動股價上升,市場投資情緒高漲,出現大量成交,經過一次短期回調後,那些錯過上次升勢的人在調整期間買進,股價繼續上升,但成交量往往不如前期高點,顯示買方的力量在減弱。部分人開始賣出,於是股價再次回落。在下跌到前期低位時股價出現第三次上升,但股價已經無力越過上次的高點,而且成交量進一步下降,反映市場的樂觀情緒已經扭轉,一次大幅下跌即將來臨。

三重頂中出現的三次上升幅度都差不多,上升的高點也都差不多,所以,它有可能演變成為矩形,而繼續在該區間內震蕩。而如果3個高點依次下降,則有可能演變成為三角形,變為整理形態。

(4)三重底

三重底的形態是反轉的三重頂。其成交量特征和三重頂相反,形成右邊第三個底部上升時成交量放大,則有可能突破頸線。

和三重頂一樣,突破後股價將至少上升一個頸線位置,即圖中的C點到BD的距離。

三重底中出現的3次回落幅度都差不多,回落的低點也都差不多,所以,它也有可能演變成矩形,而繼續在該區間內震蕩。但是三重底最重要和最著名的一種變形是中間的一次下跌的幅度遠遠超過其他兩次,也就是中間的低點比其他兩個都低,這就構成了頭肩底形態。

和頭肩頂相比,三重頂隻不過是中間的一個頂不那麼明顯突出。正是這一點,使其可靠性沒有頭肩頂那麼明確具體。但一旦突破頸線,其殺傷力也是十分巨大的,這是僅次於頭肩頂的一種反轉形態。一旦出現,特別是頸線被突破,要立即止損或止贏,清倉出局。當然,如果是底部出現三重底,也要堅決買入並一路持有。

是上證指數在2005年10月做出一個三重底,在10月28日到12月6日3次探到1070附近,隨後成交量逐漸放大,走出一波強勁的上升行情。

日K線中的三重底

在實踐中,三重頂和三重底形態並不太常見,因為如果中間一個峰走強就成為頭肩頂(底)形態,而如果有一個峰走弱就變成了更為常見的雙重頂(底)形態。

(5)M頂(雙重頂)

M頂是一種常見的反轉形態,在兩次上升到同一位置後股價出現反轉向下,稱作M頂(雙重頂)。

,股價在上升途中到達A點後出現回落,但是得到上升趨勢線的支撐,在B點出現回升,繼續上漲到C點,但是成交量未能超過前次的成交量,顯示動力不足,於是再次出現回落,並跌破了下降趨勢線的支撐,有效向下突破,構成雙頂形態。如果跌破頸線,則確認M頂成立。

M頂

雙重頂形態反映出多空雙方力量從多方占優轉為空方占優的爭奪情況。多方力量不斷推動股價上升,市場投資情緒高漲,出現大量成交,由於獲利豐厚,部分投資者開始賣出,出現回調,那些錯過上次升勢的人在調整期間買進,股價繼續上升,但成交量不如前期高點,顯示買方的力量不足,而已經獲利的投資者怕錯過機會也紛紛賣出,於是股價再次回落。反映市場的樂觀情緒已經扭轉,股價跌破了上次回落時的低點,於是整個雙頂形態便告形成。

跌破頸線後股價將至少下跌一個頸線位置,中的B點到AC的距離。

(6)W底(雙重底)

W底和M頂正好相反,是向上的反轉形態,在兩次下跌到同一位置後股價出現反轉向上,稱作W底(雙重底)。

股價在下跌途中到達A點後出現反彈,但是受到下降趨勢線的阻力,在B點出現回落,繼續下降到C點後再次止跌反彈,並克服了下降趨勢線的阻力,成功向上突破,構成雙底形態。

突破後股價將至少上升一個頸線位置,即中的B點到AC的距離。

如果股價未能實現突破,而是在頸線位置再次出現回落,就可能演變成三重底。

是法而勝(000890)2005年11~12月走出雙底行情。2005年11月10日創出最低價4.45元,12月19日再次創出低價4.48元,隨後走出一波上升行情,2006年4月7日創出6.77元新高。

日K線中的雙重底

(7)圓弧頂

將價格在一段時間的每一個高點連起來,有時可以得到一條類似於圓弧的曲線,我們稱之為圓弧頂。其特點是每個高點之間的差都不太大,而且數量較多。

圓弧頂顯示形勢從多方占優逐漸向空方占優轉換的過程。經過一段買方力量強於賣方力量的升勢之後,買方趨弱或僅能維持原來的購買力量,使漲勢緩和,而賣方力量卻不斷加強,最後雙方力量均衡,此時股價會保持波動很小的靜止狀態。如果賣方力量超過買方,股價就回落,開始隻是慢慢改變,跌勢不明顯,但後期則由賣方完全控製市場,跌勢便告轉急,說明一個大跌市即將來臨,未來下跌之勢將轉急、轉大,那些先知先覺者在形成圓弧頂前離市,但在圓弧頂完全形成後,仍有機會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