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過放量細節看股價走勢(1 / 3)

1.怎樣看待開盤放量上衝的細節

開盤放量上衝,這裏是指平開後放量上衝,往往半個小時甚至15分鍾的成交量就超過平常一天的成交量。由於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所以很有必要進行分析。

如果大盤非常平靜,甚至開盤後還在下跌,那麼出現這種現象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也許當天該公司公布了一個利好消息?如果確實是這樣而且市場也認為是利好消息的話就應該高開,絕對沒有平開再放量上衝的道理。

在排除了大盤的因素和個股本身的消息麵因素以後,這種現象就屬於非正常性交易了。大量湧進來的買盤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有潛在的公司利好即將發布,另外一種就是有主力參與的買單。

在證券市場上永遠會有少數人提前知道一些上市公司的內幕消息,但這些單子的量不會很大,對股價在排除了基本會有利好發布的可能性之後,我們就隻有一個結論,主力在刻意的進行運作。

我在前麵分析過主力的一些特征,其中有一條主力必備的基本常識就是“了解市場的習慣性思維”,而市場上最流行一種思維就是“放量要漲”。所以如果我們放棄其他任何思路,單單按照這一習慣性的思維模式,那麼得到的信息就是該股要漲了。而這正是盤中主力通過交易形態要告訴我們的信息。

現在我們不會根據一些簡單的習慣性思維來進行決策,因為我們還有一項工作要做,就是識別主力要告訴我們的信息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們暫時將“放量要漲”的習慣性思維放一放,從另外一個思路來考慮這個問題。

既然已經知道了這種現象是有主力在刻意運作,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主力到底要幹什麼。

把股價一路往上打,表麵上看是有做一波行情的可能,但往上虛晃一槍後一路出貨的現象也是經常發生的,因此單從這一個現象來看並沒有明確的結論,主力往上做或者出貨的可能性都存在。

盡管直接的結論很模糊,但是有一個細節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主力將“放量”的力度加大了很多倍。

根據交易的實際情況,除非在大盤大漲的牛市期間或者個股處於主力強力運作期間,否則一般的股票成交量都比較小,特別是在開盤以後的一段時間內交易更是清淡。

為了讓股價上漲幾個百分點而一路往上買進的話本身也會放量,也會給人“放量上漲”的感覺,但主力現在通過對倒將放量的力度盡量加大,目的很明顯,就是希望買盤更快速的進入。

主力為什麼這麼希望市場買單跟進?

第一,主力不願意增加籌碼。

這個細節的判斷告訴我們一個確定的結論:主力並不在建倉期,也不屬於建倉後拉升階段的初期。

第二,主力的成本區不在這裏。

也許我們會發現該股的股價目前還躺在地板上,怎麼不是主力的成本區域呢?這是一種被主觀意識左右的思維:因為主力有可能往上做,所以現在應該是主力的成本區。

如果一直是以這種思維方式來分析市場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我們還沒有最後確定主力是否往上做呢。事實一再教育我們,主力失敗的案例真是太多了。

主力的成本區認定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而且準確性也很難把握。所以說主力想拉升股價與主力的成本區不一定有直接關係。

既然主力的成本區不在這裏,主力也不願意增加籌碼,那麼僅僅憑借“放量上衝”這一走勢我們隻能得出這樣的答案:主力有可能一路往上做,但確認這一點還需要其他的理由。也許有了答案,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但如果對同一個問題我們能夠多問幾個為什麼,那麼至少我們會進步得更快。

如果主力這樣做隻是虛晃一槍,並非真正往上做,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主力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根據市場的習慣性思維,如果股價上漲,那麼原先準備拋出的籌碼會等一等,特別是當股價長期下跌後幾乎所有的籌碼都是被套盤,因此一旦股價上漲就會嚇退拋盤。減少了拋盤,股價就減輕了下跌的壓力。

所以主力要把股價打高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拋盤的壓力,給拋盤增加一些持籌的信心,說到底是為了不讓股價繼續下跌。

但主力又害怕增加籌碼,所以會選擇在一開盤的時候進行運作,那時候市場都在觀望,拋盤還不會立刻壓出來,主力趁此機會將股價快速打高而又不用增加太多的籌碼。

這樣做的結果股價確實高了,但如果主力放棄運作則股價依然難免回落的窘境,所以如何讓股價在主力放手以後仍然不回落,這才是更難的事。

2.怎麼看待底部放量

底部永遠是投資者最關注的,因為從底部開始股價將上漲,我們可以從中獲取利潤。而市場的習慣性思維邏輯告訴我們“放量會漲”,這樣每當股價在一定的低位出現放量時就會引起一些市場的眼球,這部分眼球包括老股東即原來就持有籌碼的投資者、每天在尋找機會的短線投資者、原先已經賣出的投資者和被老股東熱心推薦的其他投資者。

既然“底部放量”如此重要,那麼現在不妨來分析一下底部放量以後股價的態勢。

從邏輯的角度講底部放量以後股價的態勢隻有三種走勢:上漲、下跌和盤整。

有一個基礎是必須知道的,就是說既然股價是“底部放量”,那麼形態上股價應該是從高處回落。所以至少從中期來說現有的籌碼都是被套的,除了部分長線籌碼以外沒有獲利籌碼,這是分析的一個前提。

我們在每次分析前都應該將一些前提羅列出來。

除非是股價達到相當高的位置,一般來說在進行行情分析時是不考慮普通投資者持有的長線籌碼。

作為一個大的分析前提,我們可以認定普通投資者的長線籌碼絕不會聚集在一起出來,所以對股價不會形成爆發性的衝擊,對股價的運作基本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現在的機構實力發展很快,而且機構中的很多都持有長線單子,一旦其中的某一張單子要出來那對股價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奇怪的走勢:某股某天明顯有大單子在出貨,這是指幾十萬股以上的單子,股價被明顯打下,當天的成交量也明顯放大,日K線圖上是一條很難看的放量陰線。或許這種情況還會持續一天,但接下來的交易日就恢複了平靜,成交量恢複到原先的樣子,股價則慢慢回升,但由於盤中根本就沒有大的買賣單子,所以回升的力度也很小。

這是一種典型的大單出貨所造成的形態。

有一點應該明確:底部放量一定受到非市場性因素的幹擾。底部是沒有量的。

一旦所有的籌碼都高高地套在上麵的時候我們很難想象當股價在低位盤整時會有大量的深度套牢盤放血。所以除非個股有基本麵上的巨大變化或者大盤暴跌,否則放量是不可能出現的。但事實上的確會出現放量這種現象,因此這是一種非正常狀態,股價的運行受到了非市場因素的幹擾,比如盤中主力的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