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過放量細節看股價走勢(2 / 3)

下麵分析幾種狀態。

(1)底部放量後上漲

主力在底部對倒放量的意圖是非常明顯的,就是希望營造“有量會漲”的氛圍。現在剛剛進入拉升就放量吸引買單,表明主力已經希望市場買單跟進。

假如市場買單進去了,那麼接掉的就是主力在底部買進的籌碼。

在剛剛上漲的時候市場就可以買到很多籌碼。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細節。

這個細節表明主力的建倉區肯定不是在這裏,也就是說主力早已經完成建倉,現在甚至有可能深度被套。

既然主力開始拉升,底部也不是主力的建倉區,那麼底部到底有多少籌碼被市場接走成了關鍵,因為這批獲利盤會影響到股價的演變。但我們一般是無法知道這一點的,不過我們可以仔細觀察股價上漲時的成交量。

如果量能不是放得很大,那麼市場的壓力還不是太大,對股價上漲的預期可以提高一些。如果量能放得非常大,則主力的目的可能就是出貨,股價可能會返回原地。

(2)底部放量後下跌

市場上對於下跌談論的比較少,比如媒體更多的是關心哪一隻股票會漲,但從不關心哪一隻股票會跌。當然,上漲能給我們帶來利潤,所以我們關心會漲的股票。但下跌卻會讓我們虧的更多,而且會使我們的資金失去流動性。因此我們同樣有必要關心下跌。

實際上下跌對於手中的籌碼來說確實是災難,但如果有資金的話或許是一次機會,所以我們更要關心下跌。

由於底部放大的成交量一定是受到了非正常因素的幹擾,因此其接下來的下跌是有預謀的,絕對不是市場自己的選擇。

主力在底部以不惜增加成本的方式進行對倒,其目的就是吸引市場的買單,達到減倉或者出逃的目的。有時候為了將假戲做得更加真實一點,主力還會在向下破位出貨前往上做一下,即所謂的“試盤”。如果市場買盤進來比較多就往上做一段時間,然後再進行殺跌出貨。如果“試盤”的結果不好就會幹脆一路向下砸去。

股價跌到底部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大盤不好,比如公司業績下降等等,因此在這些因素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之前主力是很難退出的,即使通過底部放量這些小動作也很難會帶來什麼新的買單,向下破位其實是主力的非理性或者無奈之舉,最終的結果是股價下一個台階而主力手中的籌碼還是原來那麼多,賬麵虧損隻會繼續增加。

當然,也有通過底部殺跌出逃成功的主力甚至強莊,隻是股價最後已經跌得麵目全非,也不知道主力最後到底能夠拿回多少錢,這種退出是算出貨還是認輸呢?

不過有一種情況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那就是換主力。

有時候主力也知道即使自己願意割肉也無法在市場上退出,因此積極尋找新的主力。有時候是能夠找到新主力的,於是約定在盤中交換籌碼。

一般來說新主力會要求一個比市場更低的價格,所以在底部將部分籌碼換過手以後老主力將股價砸下來,通過更低的價格與新主力交換大部分剩餘的籌碼。

這種情況的特點就是股價不會出現連續的暴跌,一般下跌幅度應該在一個跌停板之內,否則老主力的籌碼有可能被市場接掉一部分。

(3)底部放量後盤整

既然底部放量是非正常的市場性行為,那麼放量以後繼續盤整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可能有幾種可能性。

可能性一:護盤。

如果同期大盤一路下跌而該股基本上以盤整為主,那麼必定有主力在其中維護股價,而且必定會有更多的拋盤出來,因此這種盤整走勢出現放量是正常的,它的特點是量能不會放得很大,主力護盤會增加籌碼,但這與後市主力會不會拉升股價沒有必然的聯係。

可能性二:分倉。

所謂分倉是一個更廣義上的概念,並不是說做莊的主力將一部分籌碼買進後鎖定在某個營業部。

有時候另外一個買家需要一大把籌碼,而市場上的成交量又很小,因此與主力協商在某個區域接主力的籌碼,這樣就出現了放量,實際上隻是一次大單交易而已,一旦接盤結束股價自然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而繼續盤整。

注意,分倉的特點是盤中多次出現大單成交且沒有明確的上推或下壓股價的意圖,股價震蕩的幅度也不會大。

可能性三:換主力。

如果成交量放得非常大那麼存在換主力的可能,這是雙方談好的價格區域。

它的特點是盤中無明顯目的的巨大單子換手經常出現,股價的震蕩幅度不大。

這種情況的出現預示著該股以後在主力認為適當的時機會有拉升行情,但並不表明目前就是最低價。很多新主力還會在市場上繼續收集籌碼或進行打壓震倉。

注意:換主力時股價的振蕩幅度不會大。

3.怎樣看待底部無量漲停

底部永遠是市場關心的重點,因為一旦底部被確認,那麼也就意味著利潤的出現。然而市場的習慣性思維方式都是觀察有沒有放量,似乎沒有量就不可能構築底部。

實際情況正好相反,真正的底部是沒有成交量的。

底部放量的結果是凶多吉少,除了兩種特定的情況。

一種情況是當盤中主力對倒做量完成以後大盤恰好走強。但由於主力首要任務是減倉,所以上升幅度一般來說不可能很強,絕對不會進入強勢股行列。

另一種情況是底部換主力。但新主力不一定立刻啟動行情,多數情況下還會把股價往下砸一下。

真正的底部是沒有量的,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我們絕不能通過觀察是否放量來確定底部的成立,但也不能說沒有量的盤整一定是底部。

真正的底部不是量堆出來的。

底部是自己走出來的。

漲停對於市場同樣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為漲停意味著股價有可能會出現大的波動,其中也就醞釀著較大的獲利機會。那麼當股價在底部出現無量漲停時是否意味著機會呢?

首先有一個概念必須清楚,即“底部”是有相對性的。

股價從8元跌到5元,然後進入整理,那麼5元是一個底部,但不能說以後就不會下跌。也許過了一段時間會跌到4元甚至3元。相對於4元來說,目前的5元仍然是非常高的價位。所以我們說的所謂“底部”隻是一個相對的“底部”。

假設大盤並沒有大的波動並且個股方麵也沒有新的消息公布,而股價在底部整理一段時間後突然漲停,那麼其中有主力在運作是必然的。

下麵我們分析幾種漲停無量的現象。

一是下跌放量底部有量而漲停無量。

股價必然是從高處跌落到目前底部的,而在前期的跌落過程中放出了很大的量就表明有主力出逃,或者是主力的資金鏈出了問題,被主力抵押在外的籌碼和老鼠倉大量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