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決要從幕後走到前台(1 / 2)

人生之大勝,因素眾多,其中與一個人的膽識有重要關係。所以“勝在於膽”這句話,概括了重要的成功之道。古往今來,有多少因膽壯而勝,又有多少人因膽怯而敗。的確,成功永遠屬於有膽有識者。也許對你來說,這句話聽慣了聽多了甚至毫無新意,但一旦你細心去閱讀秦始皇的大勝經曆,就會認可“勝在於膽”這句話。

如何在人生的緊要關頭求勝呢?秦始皇的一生充滿了強力操縱勝局的渴望,他製定的人生第一步計劃是堅決要從幕後走到前台。請注意,這種舉動,一定是秦始皇求勝欲望的體現。

公元前238年,完全接受法家思想的秦王嬴政剛剛走上前台,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將全部權力抓在自己手中,為此他必須要摧毀兩個權力集團,一個是以丞相呂不韋為首的官僚集團,一是以為首的宮廷集團。

多年的擅權,早已使呂不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其門客就達三千人之多,朝中不少大臣都是他的親信。嬴政的親生母親趙姬,在異人死後,與呂不韋沒了阻礙,締結床第之好便成了經常的事情。但是,隨著嬴政的一天天長大,頗有些政治頭腦、又不能也不想篡位的呂不韋越來越不安了。他不知道這個終日不語、悶頭讀書、思緒萬千、“憂國憂民”並時不時顯露出“暴君”相的小國王腦子裏都在想些什麼?他不知道一旦嬴政知道了此事,將會作出怎樣的反應?這些都在困擾著權柄緊握的呂不韋。嬴政這個性格怪異的家夥,要真的動起怒來,他呂不韋就得吃不了兜著走了。於是,呂不韋便想撤身了。

當然,呂不韋疏遠太後的原因可能還有其他一些,比如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身體能力有限,不能家裏家外都忙乎,影響工作和折損壽命。再者太後已經人老色衰,從將其納為小妾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嬌豔的容麵、婆娑的身姿、妖冶的舉止早已蕩然無存,而家裏有的是嬌娘美婦,沒必要在宮中浪費精力。所以,太後缺乏吸引力,也是呂不韋離開“老情人”的原因之一。

於是,呂不韋將推薦給太後,是讓他作自己的“替代品”,但是,出乎呂不韋意料之外,在博得太後歡心,得到大量賞賜後,開始在政治上要作呂不韋的“替代品”了。在太後的支持下,的實力迅速上升,先是被封為長信侯,賜山陽(今山西太行山東南),與呂不韋待遇一樣,而後更是“事皆決於”。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四月,嬴政率領文武官員離開鹹陽,前往雍城舉行加冕大典。雍城在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開始興建國都,以後曆經295年,一直到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這裏一直是秦國首都。秦獻公二年,遷都櫟陽。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又遷都於鹹陽。由於雍城在秦國曆史上的特殊地位,所以凡舉行祭祀祖先及各種盛典,均需來此進行。曆代國君、後妃以及貴族死後也多歸葬於此。

嬴政在雍城蘄年宮如願地舉行了加冕大典和佩劍典禮。劍是古代奴隸主貴族顯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標誌,一般人是絕對禁止佩帶的。秦國一直到簡公六年(公元前409年)才允許官吏可以佩劍,但一般人仍不許佩帶。國君也是在舉行加冕禮之後方可佩劍。所以,嬴政不僅要舉行加冕典禮,正式接手國家事務的管理,同時將一把佩劍佩帶在自己的腰上,以顯示自己至高的地位。

加冕典禮剛剛舉行完畢,從首都鹹陽傳來消息,信陽侯因為嬴政派人調查其不法之事,心中恐懼,先發製人,用偽造的秦王禦璽和太後璽調發縣卒(地方部隊)以及衛卒(宮廷衛隊)、官騎(騎兵)等準備進攻蘄年宮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