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氣寒冷,很多人選擇待在家裏,煲煲湯、吃點滋補之品什麼的,因為冬季要“藏養”,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與自然息息相關,養生當然也要順應四時的變化,達到“天人合一”,這樣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夏季時居住的房屋非常溫暖,穿著單衣蓋著薄被還冒汗,在這種情況下,陽氣很容易外泄,無法藏住精氣,這樣一來,人會很容易生病,濕邪趁機入侵體內。
冬季時外麵大雪紛飛、寒風凜冽,很多人都喜歡待在家裏,特別是北方人,喜歡躺在熱炕頭,吃著烤地瓜,每天以火鍋為主,時間一久,身體的熱量就高了,開始出現不適症。冬至是一年之中陰氣最盛的一天,從這天開始進入數九嚴寒。身體外的陰氣旺盛,而吃了過多溫熱滋補食物,過度保暖的人胃內很容易煩熱,這就是冬季濕熱襲身的罪魁禍首。
之所以出現濕熱,首要因素就是消化功能的失常,胃熱煩熱、脾虛運化無力,無法運化身體中的濕氣,鬱久成濕,慢慢地化成熱,因而容易生濕熱。
特別是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整天大魚大肉地吃著,火鍋、燒烤不斷,肥甘厚膩、辛辣刺激、生冷寒涼無一不沾,在這種情況下,身體和自然界失去“相合”的條件,陰陽失衡,津液停滯,運化不足,濕氣積聚,時間一久就會化熱,體內產生出濕熱。
冬季養生應當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可以進補,但一定要適度,不能補過頭,也不能保暖過頭,飲食盡量清淡一些。
已經出現濕熱的人要注意舒緩情誌,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熬夜、過度勞累,保持二便暢通,做好個人衛生,以免患上皮膚病,戒煙限酒。平時吃些薏苡仁、蓮子、紅小豆、鯽魚、冬瓜、芹菜、空心菜等有祛除濕熱之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