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日,首屆“綠色中國迎奧運”環保公益活動在北京八達嶺長城腳下拉開帷幕。與此同時,全國28個省市的100萬名環保誌願者,也在不同地區展開不同的主題活動,共同預熱2008年北京“綠色奧運”。
“綠色”之所以會與“奧運”聯姻,是因為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當今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精神內涵。“綠色中國迎奧運”活動,正是為了在我國進一步融合奧林匹克精神與綠色環保精神。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負責人表示,在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之前,每年都要開展以“綠色中國迎奧運”為主題的環保公益活動,並逐步擴大參與範圍,形成人人爭為“綠色奧運”做貢獻的社會氛圍。
在綠色奧運精神鼓舞下,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10多個省提出了建立生態省的綠色戰略。尤其是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後,綠色經濟已經在我國呈現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湧之勢:蓬勃興起的生態省、市、縣(區)建設熱潮;如火如荼的綠色企業、綠色學校、綠色醫院創建活動;相繼問世的“綠色北京”、“綠色浙江”、“綠色西部”、“綠色東北”、“綠色長三角”等綠色戰略工程項目;綠色中國論壇的成功舉行;全國首屆生態省建設論壇的問世;首屆中國新型工業化(綠色工業)發展論壇的適時召開;首屆中國長江三角洲財富論壇的及時誕生;中國小城鎮可持續發展論壇的麵世;中國市縣綠色形象建設論壇的孕育;中國(國際)智業論壇暨綠色瓊海投融資項目洽談會的油然萌生,以及循環型社會構想的提出、環保彩票的醞釀出台……無不昭示著綠色經濟的滾滾洪流正在滌蕩全國,並日益“綠化”社會經濟的方方麵麵,從而構建出綠色中國的基礎框架 3。
綠色經濟大有可為,並且必將主導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向。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普遍共識
綠色經濟的主要標誌之一是數字經濟,如數字中國、數字城市、數字奧運等,其中,數字城市是數字中國的基石。所謂數字中國建設工程,是指將政府、產業、資本以及全世界的有關高新技術成果整合起來,創造出來的一種項目合作機製。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城市智能化委員會主任張瑞武認為,數字城市可以從以下幾方麵來加以概述 4:
①城市政府決策智能化,這是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前提。
②城市辦公自動化,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治本之策。
③城市遠程業務網絡化,這是“數字城市”普及的一種體現。
④城市規劃模擬化,這是優化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
⑤城市社區網絡化,這是未來生活方式的必然需要。
⑥城市社會治安管理電子化,這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
⑦交通管理自動化,這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必由之路。
以數字北京為例,自從1999年數字北京的概念提出後,北京市政府上網工程就全麵啟動,至今該市90%以上的政務部門建立了局域網,各委辦局等147個單位在首都之窗網站上建立了網點。
這一趨勢在全國已經成為普遍潮流。幾乎所有的公共服務部門及大量的商業服務機構甚至個人,都擁有網站。而中國綠盟工程成員單位則擁有強大的專家陣容,能夠為數字城市建設解決諸多方麵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從而為建設數字中國發揮獨特作用 5。
綠色工程,環境就是資源財富
綠色經濟主張可持續發展,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是對工業革命以來幾個世紀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否定,已經成為人類發展的主題。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離不開環境保護和持續發展作後盾。振興綠色經濟,必須樹立現代的、全麵的科學發展觀,即綠色生態文明發展觀,樹立環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財富、環境就是生產力的觀念。
綠色工程是綠色經濟的一部分
綠色工程是綠色經濟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離開了綠色工程,綠色經濟就是一句空話,就會浮於形式,甚至連形式也沒有。
在我國,一個由社會各界眾多單位和部門共同關注、支持並參與運作的社會化大型項目工程——中國綠色經濟聯盟工程(包括可持續發展品牌工程、知識發展戰略樣板工程、中國經濟後現代主義、綠色文明時代標誌工程、可持續發展實踐模式、綠色中國建設工程),於2001年11月8日正式組建,它以“振興中國綠色經濟、實踐知識發展戰略、綠化中國經濟結構、創立綠色經濟理論”為宗旨,在中國綠色發展道路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正如綠色經濟學家魏穀所說,中共十六大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作為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道路,即綠色經濟道路。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體到綠色經濟發展模式上,最能統一思想,並且便於實施 6。
綠色工程依托資源創造財富
一提到綠色經濟,人們自然而然地會聯想到種草種樹、環保綠化等方麵上來。其實,這種認識有著很大局限性。
綠色工程通過聚焦生態環保綜合資源所推展的係列項目,基本上可以涵蓋人們對常規綠色的認識層麵,如生態農業、荒漠化治理、退耕還林等。也就是說,中國綠色經濟工程完全可以稱之為中國環保經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