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城市發展與綠色經濟利益相衝突的典型案例。實施綠色戰略,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可與此同時,人與自然的矛盾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迫,我們已經沒有足夠資源來支撐高消耗、高汙染的經濟增長方式了。
正如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潘嶽在第二屆“綠色中國”論壇演講中所說的那樣:“人類正麵臨著一場新的文明轉型,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正麵臨嚴峻挑戰,如不徹底改變高消耗的經濟增長方式,中國很難逾越這次文明轉型的門檻。” 2
誰也不希望中國跨不過這個門檻,可事實上我們必須迎接許多嚴峻挑戰,解決由於綠色經濟發展給各方麵帶來的利益衝突,從而培育出一個人與自然、人與人雙重和諧的生態文明。這也是和諧經濟、和諧社會對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
總體來看,綠色利益衝突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4方麵:
自封綠色,真真假假以假亂真
人人都知道“綠色”是個好東西,可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綠色”還真讓人真假莫辨。實際上,作為綠色經濟派生出來的“李鬼”,這實在不足為奇。可是它對綠色經濟的健康發展卻會造成一定負麵影響。這種情形如果得不到有效遏製,對綠色經濟的發展十分不利。
越是不綠色的東西綠化率越高
針對許多消費者,尤其是高知識、高收入水平的消費者,翹首熱盼各種綠色商品出現的消費心理,不法商家投其所好,隨手就敢在一張大紙板上寫上“綠色××”的字樣。噫,還不用說,真的能蒙到許多人。市場上各種各樣的“綠色”案件層出不窮,就可見一斑。
仔細觀察會發現,有這樣一種怪現象:往往越是環保性能普遍較差的商品如油漆、板材等,標榜綠色商品的標簽就越多,商家對綠色的叫賣聲就越高。不但如此,綠色商品價格略高的利益誘惑,還促使商家敢於把這樣的自封綠色在新聞媒體上廣泛宣傳。這樣一來,消費者就更搞不清誰真誰假了。
其實,真正的綠色產品標準是很高的。例如,在我國一些地區“綠色產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和項目評審鑒定會上,專家們不僅要對該地區綠色蔬菜、糧食產區的水質和潔淨度是否達到環保標準進行嚴格檢測,而且還要對其灌溉水渠的流向、路線提出要求——必須與普通農田用水嚴格分開。為了保證當地畜禽肉產品達到綠色標準,不僅要設立專門的高科技、高環保畜禽種飼養場所,還要求畜禽種的來源地點要穩定,以免多頭引進容易引入病患,等等。在國際上,農副產品要想通過綠色認證,不僅其產品本身要經過嚴格的環保指標檢測,認證機構還會派專家帶著專門的儀器儀表,實地檢測其農田、土壤、灌溉水源、水質、當地大氣條件等,進行定期不定期的過細檢測 3。
做一個“李逵”這麼難,而做一個“李鬼”這樣容易,如果這種現象得不到有效遏製和清除,綠色經濟還怎麼可能健康發展呢?
正宗綠色產品超期服役
除了假冒偽劣的綠色產品以外,真正取得綠色標誌的綠色產品其標誌使用也是有有效期的。如果超過有效期在使用,這同樣屬於以假亂真。而這樣做的原因,同樣在於利益驅動。
例如綠色食品。綠色食品因為其出身“清白”而受消費者青睞,可是綠色食品的標誌使用有效期隻有3年。期滿後如果要繼續使用,必須在有效期滿前90天內重新申報;沒有重新申報的,視為自動放棄其使用權。可是消費者哪裏知道,市場上銷售的部分綠色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因為超期服役而成了假冒商品。
究其原因在於,消費者普遍不清楚綠色食品標誌的有效期是多少時間,無法識別真偽;而銷售商正是利用這個空子蒙混過關,利用綠色食品好銷的特點,欺騙消費者,即使超過了使用有效期也仍然在使用,或者跨範圍使用。這些,都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對綠色市場的搗亂。
事故災難,拖累經濟增長速度
綠色利益衝突每每導致事故災難的發生,從而拖累經濟增長速度,甚至使經濟倒退多少年。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可是在“當初”,卻很少有人會想到這樣的後果,雖然這種“後果”是遲早要發生的。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環保形勢更嚴峻
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帶來了能源過度消耗、汙染過度排放、資源環境形勢日益嚴峻的現實。就我國國情而言,這種形勢比其他國家更嚴峻。原因在於,我國人口占世界21%,可是石油儲量隻有全球的1.8%、天然氣占0.7%、鐵礦石不足9%、銅礦不足5%,單位產值能耗卻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出2.4倍,單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國的26.4倍、美國的60倍 4。
從這些簡單數字可以看出,我們拿到手的每一筆收入,其背後都要付出更多的自然資源消耗、更大的環境汙染代價。也許我們每個人對這些並不都有切膚之痛,但毫無疑問,這些代價最終都要由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來負擔,“肉在湯裏”。
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製環境汙染惡化趨勢,可是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潘嶽介紹說,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區已經被列入國際公認的極度缺水區域。可即使這樣,2003年,我國的廢水排放總量仍然高達500億噸;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達1293萬噸,超過環境容量62%;二氧化硫、煙塵、工業粉塵的排放量比上年分別增長12%、5%、8%,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81%。當年監測的340個城市中,輕微汙染和嚴重汙染的占60%。與此同時,水土流失仍在加劇,局部地區如寧夏、重慶、陝西等省,水土流失麵積幾乎占當地國土麵積的一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