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怎樣掘得第一桶金(1 / 3)

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據《科學投資》研究,中國富豪挖掘第一桶金的方法不下50種,而其中對於創業者來說最有參考價值的是以下9種。

快半拍

所謂快半拍,是指善於發現別人還沒有發現的機遇,並且牢牢抓住這個機遇為自己創造財富。其代表人物是楊斌,他的第一桶金掘得2000萬美元。

楊斌以前的知名度並不高,直到2001年出現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並且排名第二時,許多人還大吃一驚,不知道他是何方神聖。

本書前麵已經介紹過,現年38歲的楊斌,現在的身份是香港上市企業歐亞農業的董事長。5歲即成孤兒,靠吃百家飯長大,當過兵。楊斌1987年赴荷蘭留學,27歲開始擁有自己的公司。

20世紀80年代末的東歐劇變,使得前蘇聯、羅馬尼亞、波蘭等國家之間進行的跨國貿易非常有利可圖。楊斌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向波蘭、俄羅斯等國轉售中國計劃定價、價格偏低的棉線產品,後來發展到成衣等紡織品,毛利大都在5倍以上,轉眼兩三年內,楊斌就積累了大約2000萬美元的財富。

1992年至1995年期間,楊斌改向國內轉售荷蘭鮮花,同時向國內花商推銷進口荷蘭溫室和冷庫設備。由於當時國內花卉業剛剛起步,連溫室水泥樁都要進口,楊斌由此又積累了大約4億人民幣的財富。

像楊斌一樣,依靠東歐劇變進行跨國貿易完成原始積累的中國巨富不在少數。

一般來說,從比較先進的地區向比較落後的地區進行貿易或產業轉移的創富機會非常之多,賺大錢的可能性也極大。但是兩地之間的差距不可過大,以領先半步為宜,所以才有“快半拍”貿易法或投資法的說法。

做傍家

所謂做傍家,是指向壟斷行業靠攏,做壟斷行業的傍家,“背靠大樹好乘涼”。其代表人物是王玉鎖,他的第一桶金掘得1000元。

越是有壟斷的地方,越是容易產生暴利,這一點是基本常識。如果能吃上壟斷飯,哪怕隻是分一杯殘羹冷飯,也會勝過外麵的鮑魚燕窩。

王玉鎖在《福布斯》2001年中國富豪榜上排名第55位,最早他依傍的是天燃氣行業。

在我國,天燃氣是由政府高度壟斷的行業,想做這樣的壟斷行業的傍家,沒有一點真本事是不行的,所以並不是一般創業者所能效仿的。

王玉鎖出生於河北霸州,3次高考落榜後放棄了高考開始做些小生意,賣過葵花子、啤酒、女用泡泡紗背心,還做過塑料廠的業務員,但都沒有賺到什麼錢。

1986年春節,王玉鎖拿著100塊錢準備租車跑運輸。在遭到別人拒絕之際,他忽然想到倒騰燃氣也能夠賺錢,於是半途改道來到任丘。住下以後王玉鎖去街上閑轉,看到有個蔬菜公司在賣鋼瓶,就問一個姓樊的老大姐有沒有氣。晚上,王玉鎖買了水果、騎著租來的自行車找姓樊的大姐去了。無巧不成書,敲門後王玉鎖一看,原來是他救過的一個人,什麼問題都好辦了。王玉鎖白撿了一套設備回去,氣源問題也隨之解決了。

王玉鎖騎著借來的自行車將設備拉回老家,貼了個告示:就這個東西,誰買,先交12罐氣錢,10元錢一罐。

就這樣,王玉鎖利用收人家的預付款充實了流動資金,再加上利潤,一套掙40多元錢。

可別小看了這煤氣包,那時候即使在北京也是有“來頭”的象征,何況是在河北廊房呐。

王玉鎖的告示貼出以後顧客蜂擁而至,幾天時間賣出40多套,淨賺1000多元。

王玉鎖正是由於從燃氣中掘到的這第一桶金,後來“咬定青山不放鬆”才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中國有名的“燃氣大王”和大富豪。

賭一把

所謂賭一把,是指一大批身上有賭徒氣質的民營企業家通過“廣告轟炸學”等方式要麼取得巨大成功、要麼走向徹底失敗。其代表人物是史玉柱,他的第一桶金掘得100萬元。

史玉柱是安徽懷遠人,1984年浙江大學數學係畢業,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工作。1986年單位把他作為第三梯隊幹部送到深圳大學軟件科學管理係讀研究生,以便回來後當處長。

然而,史玉柱並沒有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因為他到了深圳後開闊了眼界,再也不願意沿著原來的軌跡走下去了。

研究生畢業後,史玉柱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辭職,遭到了周圍所有人的反對。但是史玉柱義無反顧,很快就帶著在讀研究生時開發的M-6401桌麵文字處理係統返回深圳。

重返深圳的史玉柱一貧如洗,隻能借宿於深圳大學學生宿舍。買不起電腦編寫程序,便采用“瞞天過海”的手法冒充深圳大學學生混入計算機實驗室,後來被發現驅逐出來後,史玉柱幹脆通過熟人來到配有電腦的學校辦公室,別人下班他上班,天天苦幹到淩晨。

1989年夏天,史玉柱用手中僅有的4000元租下了天津大學深圳電腦部的營業執照。當時買一台最便宜的電腦也要8500元,可是史玉柱買不起,隻好以加價1000元為代價,獲得推遲半個月付款的“優惠”條件。很明顯,如果在這半個月內史玉柱沒有能力付清電腦款項,不但賒購的電腦需要交還,這1000元押金也要雞飛蛋打。

為了盡快打開軟件銷路,史玉柱想到了打廣告。他再下賭注,以軟件版權做抵押,在《計算機世界》上先做廣告後付款,計劃投入廣告費175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