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怎樣掘得第一桶金(2 / 3)

1989年8月2日,《計算機世界》上打出了半版廣告:“M-6401,曆史性的突破。”廣告刊出後,史玉柱天天跑郵局看彙款單,幾乎為之瘋狂。

直到第13天,史玉柱一下子得到了幾筆彙款單,終於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好危險呐!

從此以後,彙款單便如雪片一般飛來,至當年9月中旬銷售額就已經突破了10萬元。史玉柱付清全部欠賬後,將餘下的錢重新投向廣告宣傳,4個月後M-6401桌麵文字處理係統的銷售額突破了100萬元。

這就是史玉柱的第一桶金,為此後史玉柱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風雲人物打下了基礎。

巧拚縫

所謂巧拚縫,是指遊走於技術、資本、市場、商品等的需求雙方之間,為它們找到消失縫隙的可能。其代表人物是袁寶,他的第一桶金掘得200萬元。

現年36歲的袁寶小時候家境非常貧寒,兄妹5人全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養活。上大學時通過推銷產品、幫教授抄稿、在校園賣書來維持基本生活,一直到後來因為貧窮而辭職下海。

袁寶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分配到中國建設銀行工作。1992年,為了脫貧致富,袁寶通過多方籌得的20萬元啟動資金,在北京懷柔注冊了建昊實業發展公司。他們仿效推銷員的做法,首先一家一家敲開企業的門,詢問需要什麼樣的技術;然後再跑各個大學和研究機構,根據客戶的要求購買技術。

當然,在這樣的拚縫方式過程中,袁寶並沒有忘記尋找適合於自己的項目。很快,有一個現名叫“小黑麥”、其實是個基因工程的項目被他看中了,決心把它實現產業化。

所謂“產業化”,在當時實際上就是租地賣種子,就是去當農民。半年以後“小黑麥”成熟了,麥種很快占領了全國市場,當年獲利200多萬元,成為袁寶的第一桶金。

從此以後,袁寶善加使用這第一桶金,通過收購和買賣企業(其實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拚縫)迅速將事業做大,31歲時就擔任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現在的袁寶身價高達37億元人民幣,堪稱《福布斯》漏網富豪。

頭啖湯

所謂頭啖湯,是指最早出鍋的湯,好喝,味鮮。通過喝產品、技術、資源、甚至概念的頭啖湯,迅速積累個人財富。其代表人物是黃斌,他的第一桶金掘得50萬元。

1993年6月,黃斌利用3000元本錢在中關村與人合租了一個小門麵組裝電腦。由於開始時不熟悉行情,第一筆20多萬元的生意竟然以低於成本1萬多元的價格承接下來。當時的黃斌雖然也可以明確告訴客戶報價報錯了,但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咬緊牙關把這筆單子做下來了。

也正是由於這咬緊牙關,該客戶在1個月後又向黃斌訂購100台電腦。由於這時候的電腦配件行情在不斷變化,配件價格已經降下來了,這100台的單子做完已經可以賺10多萬元。就這樣,在短短半年時間內,黃斌靠攢電腦就掙到了50萬。

現在的黃斌的正式職務是北大天正總裁。

在同一時期,比黃斌更高明的是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名第40位的張璨。當時黃斌是攢電腦,張璨則是整台倒電腦,一上手就賺了上百萬,如今的張璨已經進入了富豪行列。而比張璨更高明的是柳傳誌,不但攢電腦、倒電腦,還用聯想的牌子自己做電腦,所以柳傳誌的事業做得又比張璨大得多。

同樣是一道頭啖湯,黃斌、張璨、柳傳誌各自喝出了不同的境界,也喝出了不同的結果。

摘仙桃

所謂摘仙桃,是指踏在別人的肩膀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其代表人物是胡誌標,他的第一桶金至少掘得1000萬元。

現年33歲的胡誌標是廣東中山人,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因為家境貧寒,胡誌標沒有讀過幾年書,很早就出來“跑碼頭”。

胡誌標對於家電有一種天生的愛好,從小就以組裝半導體為樂。成年後的胡誌標不知從哪兒弄到一本鬆下幸之助的自傳,從此夢想著要當“中國的鬆下”。

1995年的一個偶然機會,胡誌標在一間小飯館裏聽說一種叫“數字壓縮芯片”的技術正在流入中國,用它生產的播放機叫VCD,用來看盜版碟片比當時流行的LD要勝百倍。胡誌標心想,這個東西一定會賣瘋。

經過了解,胡誌標還知道此前不久已經有一家名叫萬燕的中國公司正式在國內市場推出VCD產品了,所以他決定加以仿製。

1995年7月20日,胡誌標26歲生日的那天,以80萬元注冊成立了一家公司,開始做VCD播放機。由於當時張學友的《每天愛你多一點》剛剛登上流行歌曲排行榜,愛唱卡拉OK的胡誌標便把“愛多”作為新公司的名稱和品牌。

當年10月,“真心實意,愛多VCD”的廣告在當地電視台播出,同時,胡誌標把千辛萬苦從銀行貸到的幾百萬元錢全部投進了中央電視台做廣告。通過廣告的狂轟濫炸,愛多迅速打開市場。6個月後,剛在廣東市場站穩腳跟的胡誌標就買了一張中國地圖掛在牆上,發誓要將愛多的紅旗插遍全中國。

1996年夏天,胡誌標邀請成龍拍廣告,對方開價450萬元,幾乎是當年愛多的全部利潤,胡誌標滿口答應。成龍版廣告“愛多VCD,好功夫!”播出以後,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便使愛多一夜風行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