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和實踐數據的脫節,唯一的解釋是,隨著少年兒童認知能力的增強,他們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目前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是,一些弄虛作假行為正在通過家長侵入家庭,直接汙染孩子。捫心自問,現在還有多少家長認為誠實是好的呢?
最典型的是,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學語文老師尹健庭,因為一篇論文中的觀點被人斷章取義為“讀書就是為了掙大錢、娶美女”,最終丟了飯碗。殊不知,這一觀點在家長們中大有市場,對孩子影響更大。
許多家長聚在一起時,談論最多的是諸如此類的內容:經商的想找到一種合法賺錢途徑,於是“成熟”的對“幼稚”的說:“你還小,對社會不了解。現在的賺錢途徑,哪有不違法的呢?”“你看看×××,人家的‘腰有多粗’?市政府、公檢法都有人,賺錢多輕鬆啊!”不經商的在一起討論社會現象時,“成熟”的對“幼稚”的說:“現在這社會,誰不貪啊,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孩子受到這樣的耳濡目染,還會以為誠實是美德嗎!
誠實確實是美德,可是現在的誠實教育缺乏正義環境,已經異化為對孩子的有愛無教。具體表現在以下4個方麵:
道德危機,教育缺乏正義環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的有愛無教,直接表現在家長的言行上,與整個社會大環境缺乏正義感密不可分。
江蘇省張家港市一位小學生,在學校裏拾到一塊手表,悄悄地放在書包裏,準備帶回家。老師發現後,對她進行思想工作,沒想到她振振有詞地說:“我媽媽說的,撿到的東西就是自己的。”
老師明白了,問題在家長那裏。於是她找到家長,對他們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平時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要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好品質,不能讓孩子養成貪圖小利的壞習慣。”遺憾的是,老師的一番話講完後,兩位家長毫無反應。
老師一看這樣不行,於是急中生智,把話題轉到學習上來。當她一提到孩子最近的學習也不太好時,這位父親馬上就激動起來了:“小孩子小偷小摸不算什麼,長大了會改的;但學習不好可不行,將來可要吃大虧。陳老師,你可得為我抓緊點!”
老師笑了。問題明擺著:家長隻重視孩子的學習,不重視道德教育。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最容易缺乏理想、胸無大誌,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即使學習成績很好,也會走偏人生道路。
接下來,老師對兩位家長誠懇地提出建議,家長馬上說服女兒把手表還給了失主。
類似於這樣的事,作為成年人的家長難道會不懂嗎?不是,關鍵是他們的思想道德觀有了扭曲。一些家長雖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可是在社會大環境下“胳膊扭不過大腿”,顯得勢單力薄。
2004年12月6日放學後,四川省簡陽市一名初三學生喜滋滋地對父親說:“我今天運氣真好,在學校裏撿了110元,我們4個同學分了。”然後,他把自己分得的27.50元在父親麵前晃來晃去。
父親嚴肅地說,“你們怎麼能這樣做呢?明天趕快把錢交給老師!”兒子一聽馬上翻臉:“難道你沒有聽說過‘拾金不昧,撿到不退’?誰交,誰就是瓜娃子!”生氣的父親扇了兒子一耳光。
父親見說不過兒子,便打電話給報社,呼籲輿論幫助自己說服這些孩子們,同時對青少年開展拾金不昧教育。
當記者聯係到這名孩子,希望采訪他時,遭到了拒絕。因為他怕學校知道這件事後,對自己影響不好。
隨後,記者采訪了幾位學生,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是這種想法。
一位初二學生說,如果自己遇到這樣的事,肯定是想也不想就把它揣在口袋裏。如果把它交給老師,肯定會被人說閑話,別人不是說你“想表現”,就是要被罵作“傻瓜”。而且,有時候,你把錢交給老師,就被老師私吞了,與其交給老師用,還不如自己用。
一位高一學生說,現在的人撿到東西很少上交,能夠用的就自己用,沒用的就丟了,根本不會“自找麻煩”地交給失主。盡管學校也經常進行拾金不昧教育,可是老師在進行這種教育時,就像是念經,根本沒有人聽得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