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D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慎獨”二字,顧名思義,慎其獨者也。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個人修養,強調“慎獨”。《禮記·中庸》中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禮記·大學》中說:“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也是說在獨處獨居的時候能夠“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同樣具有慎其獨處的含義。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也提出過類似的主張,他說:“不論在別人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劣的事情,最要緊的是自尊。”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也用了“慎獨”一詞,並灌注以積極的內容和新的意義,要求共產黨員即使在“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也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
作為領導者,我們處於團體的中心地位,是公眾人物,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或明或暗地受到別人的關注。在公眾場合也許我們可以全力以赴地扮演好自己的領導形象,但是,在自己認為群眾和下屬看不到的時候,我們能不能也做到言行有度、舉止規矩呢?這才是充分展示自己的修養和內力的時候。讓下屬和群眾看到最真實的自我的時候,也是讓他人最有印象的時候,因此,我們必須要處處謹慎,時時小心,從小事著手,從身邊做起,慎獨慎微,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後漢書》中說:“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堤潰蟻孔,氣泄針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識幾。”《淮南子·人間訓》中講:“聖人敬小慎微,功不失時。”三國時的應璩有首詩說:“細微可不慎,堤潰白蟻穴,腠理早從事,安複勞針石?”都揭示了看似細微的東西,也不可不慎。浩浩乎狂飆起於青萍之末,巍巍乎高山拔於坦坦平陸。“小者大,微者著”。看不到小事情會變成大事情,不了解小事情會起大作用,便很可能在這小事情上引起大問題。楚晉鄢陵之戰時,主將子反口渴了,從陽穀給他送上一碗酒。子反明知戰時不可飲酒,也曾表示拒飲,但經不住酒香的引誘,喝了一碗,就控製不住了,以至於楚軍敗績後,楚王砍了他的腦袋。
對於一個領導者而言,道德原則是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的,我們要時刻檢點自己的行動,看有什麼意見而自己沒有聽到。“慎獨”的核心,是在“獨”和“微”,“獨”時對於“微”處慎重從事。“眾”時“大”處,即在有人監督的情況下和重大的問題上,一般來說便不至於造次了。反過來,如果“獨”時“微”處不在乎,放縱隨意,那麼積小成大,漸染成習,便可能成為牛皮糖、軟皮鼓,到“眾”時“大”處,也會馬虎、肆意輕妄了。“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便屬此類。因此,一個有道德的人在獨自一人、無人監督時,總是小心謹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堅持慎獨,在“隱”和“微”上下工夫,即有人在場和無人在場一個樣,不讓任何邪惡性的念頭萌發,才能防微杜漸,使自己的道德品質高尚。慎獨的修養方法實質是提倡高度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