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樹大難免狂風吹,咱必須慎獨慎微(2 / 2)

古時一首《守義》詩說:“許衡方渴時,不食道邊梨。一梨食細微,不義寧勿為。”這位古代的許衡對不道德的事,哪怕很細小,也不去做。古代有位名叫樂陽的人,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拿回家裏,被他妻子批評了一通,指出“拾遺求利”會“汙其行”,勸他要“勵誌潔行,不而為之”。他們都認識到了“由小變大”的可能性,“小惡”會發展到“大惡”,小錯誤會發展成大錯誤,到頭來,多行不義必自斃,那就悔之晚矣。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領導貪得無厭,官位越高越好,權力越大越好,金錢越多越好,事情越少越好。有些人由於不能控製自己的私欲,逐漸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些不成熟的領導者或易衝動的領導人,往往不能控製自己的情感和行為,遇到某種刺激,易於興奮,易於激動;處理問題冒失、輕率,好意氣用事,不顧後果。

有成效的領導人善於控製自己的感情,掌握自己的心境,約束自己的言行。無論受到什麼刺激,他們都能保持沉著、冷靜,而不產生衝動行為。必要時能節製自己的欲望,忍受身心的苦痛和不幸,克製自己的各種消極情緒。表現出高度的忍耐性、紀律性、組織性。在待人接物上表現為忍讓克己。

“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同時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話說清代名商胡雪岩少年時浪跡杭州裏弄,卻獨具慧眼不惜以自己錢莊“檔手”的位置(相當於現在的銀行辦事員),為一落第書生王有齡湊足紋銀五百兩,資助他進京謀取官位,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後來,王有齡果然平步青雲,成了浙江巡撫,想那江南膏腴之地、人間天堂一半進入他的管轄區。人之相交,貴在患難,王有齡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當年胡雪岩的五百兩紋銀可謂立了大功。於是乎,胡雪岩就有了一個堅強的後盾,此後翻滾幾經謀劃,終於成為了清朝末年一位極負盛名的紅頂商人。

《國語》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登喻難,崩喻易。人學惡學壞,那是很容易的。要杜惡從善,就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慎獨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