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心頭火不可亂發,要引導不要欺壓(1 / 1)

管理者尤應防範心頭之火,因為此火濫發,其局麵往往不可收拾。

“那是業務命令嗎?”“是的。照我說的去做,否則你就等著炒魷魚!”——我們常可以在以“權力”為處事基礎的工作場所聽到這種對話。上司無視下屬的沉默與反抗,一味地強迫其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事,往往會導致不良效果。

如果我們一味地通過批評和威嚇來管人,那麼下屬就會尋找盡量保險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變得被動而毫無創意,而且也難以從我們的批評和威嚇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結果犯了錯誤得不到更正,也就無法進步。

雖然說對於我們這些管理者而言,威代表著嚴,代表著正,代表著權力,但是我們切不可簡單地將之理解為耍威風,更不能以一味打壓、株連九族的方式樹威,弄不好,威是樹起來了,我們的管理目標卻越發難以達到了。而且,威一旦過了頭,會扼殺積極性和創造性,人為地誘發混亂的局麵,實在是得不償失。

是的,作為管理者,我們被賦予了一種強製別人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權力。它可以用來指示、指導下屬,也可用以糾正下屬的過失。雖然如此,但如果太仰仗權力,采取強硬手段來壓製下屬,口口聲聲說“我說這麼做就這麼做”,不厭其煩地一再向人們顯示自己的權力,不但不能使下屬信服,而且蠻橫、高壓地利用權力,還會引起下屬的強烈反抗。

熟悉三國曆史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張飛是怎麼死的吧?張飛生性脾氣暴烈,極愛喝酒,喝醉酒後動不動打罵士兵,除此以外,士兵們雖然不敢表達,心中對他怨怒卻很深。

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殺。張飛為替兄長報仇,決心掛孝討伐東吳。他當即限令軍中三天以內置辦足夠的白旗白甲。負責製造盔甲的兩員大將範強(《三國演義》中作範疆)、張達告之期限太急,向張飛請求寬限幾天。張飛非但不聽,還把二人打得滿口出血,並命令道:“一定要按期完成,若超過期限,就殺了你們示眾。”

二人知道根本不可能按期完成,心頭惶惶之下,便商議決定:“與其他殺我們,不如我們殺了他。”於是,趁著張飛醉酒,範、張二人偷偷潛入軍帳,輕而易舉地結果了這位五虎上將的性命。

可以說,張飛的死很大程度上是他咎由自取。試想,跟著這樣的領導,不讓下屬提反對意見,過分仰仗權力,作為下屬,他們會信服嗎?張飛之所以被部下殺死,與他平時的高壓、蠻橫是分不開的。平常下屬們就是“敢怒而不敢言”,更何況在他急切報仇之時?

所以說,我們這些管理者應該吸取張飛的教訓,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意識到:

一、下達命令要符合實際情況,指責應該有充分的理由。我們不能因為被賦予了某種權力就濫加應用。把強製及使人服從的力量藏而不露,這才是聰明的做法。要知道,身為下屬,他們就算不受強製,也會有服從的心理,如果我們再用一種以上壓下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即便是性格溫順的員工也會暴躁起來。所以說,我們不能借助權力壓人,靠本身的威信使人信服才是明智之舉。但是,有些頑固、剛愎自用的下屬,見我們以一種友善的態度與他們交談,反而會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架勢。對待這種下屬,我們不妨就使用強製的手段,不必姑息。

二、權力並不是萬能鑰匙。你不用過多表現,大家也知道你是領導。威信比權力更重要,把精力放在建立威信上,效果會更好一些。聰明的領導很少會像封建社會那些專製的皇帝,隨心所欲,世間萬物為自己一人所支配。他們往往在工作中,通過展現自己,來逐步建立自己的威信。有了威信,大家才信服你。這時,你才具備了無形的感召力,你所作出的決定,才會得到大家的擁護。

隨心所欲地使用你的權力,隻會使我們失去威信;而學會不倚仗手中的權力,建立你的領導威信,我們才會得到大家的信服。

事實上,很多管理者得到權力,而且嚐到了以權力樹威的甜頭以後,往往就會無所節製地濫用權力,濫發無名之火,但其結果或者讓自己威信掃地,或者威得以立而事卻因此敗。張飛的教訓是深刻的,雖然時隔千年,但對今天的管理者們仍有著現實的警示意義。希望大家都能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