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到處充滿了利益誘惑。而那些處於寂寞低穀中的人們,更容易受到利益的誘惑,更需要把握好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
寂寞的時候你在做什麼?是消極地麵對自己的人生,還是在消極地麵對自己的內心?如果你在寂寞的時候隻懂得消極或者是讓自己的思想任由別人的擺布,那麼最終你得到的將會是什麼呢?好好地利用自己的寂寞,在寂寞的時候學會讓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這個時候學會認清自我,為自己定位和尋找目標。
有一位老人名叫哈利。在退休晚會上,他傷心地對身邊一個年輕人說:“今天晚上,我隻能坦然麵對我慘痛的一生,我是一個一事無成的失敗者。當喬治先生站起來致辭時,沒有人能夠知道我的內心是多麼痛苦。當初,喬治先生和我一起進入公司,他和我一樣隻是一個普通人,但他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麵對挫折,盡心盡力地完成工作,所以他成了公司的董事長。而我卻錯過了許多良機。一次,公司想讓我去南方一家新開的分公司當主管,我因為不願離開紐約這個安樂窩而拒絕了;在工作中,還有一些機會,我也以種種理由放棄了。現在,我非常後悔,但我也退休了,想要努力也太晚了,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哈利的失敗在於閑置了自己的才能,圖一時安逸,他的人生如同一支蠟燭,因為拒絕燃燒而未能物盡其用。這也正是哈利沒有人盡其才的原因。等到最後他才發現,自己活著隻是虛度年華,有的隻是遺憾與後悔。一個懂得生命價值的人會超越眼前的利害關係,努力尋找發光的機會,竭盡一生奉獻生命的能量。
許多年前,美國有一位年輕的實業家名叫菲爾德。他為了使大洋兩岸的人溝通信息更加方便,便作出鋪設一條橫越大西洋、連接歐美兩洲的海底電纜的重大決策。於是,他便向政府提出了這一計劃。大家聽後,認為這是天方夜譚,都堅決反對。菲爾德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將自己的全部財產和精力都投入到這項無人支持的計劃中。幾年間,他曾多次往返於兩大洲之間,指揮架設海底電纜。在此期間,有成功,也有失敗。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1858年7月28日晚上,通過海底電纜發報成功。第二天,歐美兩洲沉浸在一片狂歡之中。不料,由於技術上出現了一點問題,電傳信號不久又沉寂了下來。這樣一來,人們便開始懷疑菲爾德的能力。菲爾德遭此重創,仍然信心不減,他又開始了不屈不撓的努力。
6年後,這項計劃終於完成了,人類通信史從此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菲爾德釋放的光芒一直到今天仍被人們所稱讚。
蠟燭燃燒了自己,並不是走向死亡,而是驅逐了黑暗;太陽釋放了自己的能量,並不是走向死亡,而是照亮了宇宙;人竭盡所能,也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報答了社會。人的一生最大悲劇莫過於從未燃燒過,就已經化成灰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