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成功哲學演說家金·洛恩說:“成功不是追求得來的,而是被改變後的自己主動吸引來的。”的確,在工作中,總有很多的“別人”讓我們很鬱悶,因為“別人”我們的心情總是變得不好。但是這種鬱悶可能是因為他們和你融不到一起,可能是他們不欣賞你,可能是他們不喜歡你,可能是他們不重視你。但是,與其抱怨別人,不如學會感恩,用更積極的心態去工作。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靠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麵對不如意,與其抱怨,不如感恩。在抱怨中,我們對自己擁有的幸福熟視無睹、不懂珍惜,單純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我們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把感恩的心態越拋越遠。
在大多數人看來,抱怨是一件很好的發泄工具,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情。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這種情緒對自己會產生消極影響。當然,每個人都不是聖人,難免有時會抱怨,我們能做到的是盡量避免抱怨。如果總是抱怨,會讓我們對工作喪失起碼的責任心。
在寂寞中獨處,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每個人都有思考的潛能,但思考需要寧靜的處所和精心的孕育,並非像心潮那樣說來就來。沒有靈魂的渴求,沒有思考的願望,根本無法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級形式。盧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沉思的人,乃是一種變了質的動物。”人類與動物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人類會思考。愛默生說過:“世人最艱巨的使命是什麼?思考。”隻有經常獨處的人才能在獨處中觀察、分析、思考,才會有意外的收獲,對生活有獨特的見解與看法。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一種感覺,坐完驚險刺激的雲霄飛車、空中飛人之後,覺得在秋千上輕悠地蕩來蕩去更是一件趣事;認為坐在長椅上,欣賞盛開的無名小花兒更是樂事。其實,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慢慢地喜歡上了寂寞,喜歡上了獨處。
一說到寂寞,或許有人會想到愁苦,其實並非如此。寂寞是一段靜止下來的時光。當我們獨自麵對的時候,就如我們望月抒懷,我們會有一種氣定神閑、靜謐美好的感覺。古人的散淡、恬靜、辭讓,不正在於他們留一份寂寞給生命,讓生命終於可以開闊嗎?
你對自己的定位是否正確,現在的你是否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呢?如果你無法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定位,那麼最終你是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的。不要對自己的定位過於嚴格,也不要對自己的定位過於高遠,要學會在寂寞中認知自己,讓自己了解自己,這樣你才能夠做更好的定位,實現自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