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之中有記載:“膀胱者,主腎也,耳中是其候也。腎合氣於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號水曹掾,名玉海。重九兩二銖,左回疊積,上下縱廣九寸,受津液九升九合,兩邊等,應二十四氣。鼻空在外,膀胱漏泄。”
從這段話之中我們能看出,膀胱為水腑,儲藏人體水液。膀胱所屬的足太陽經脈功能能讓“津”、“液”的物質、功能存在身體中,同時發揮其正常作用,並且,足少陰腎經主人體之裏,足太陽膀胱經主人體之表,若膀胱經缺乏真陽,它“存儲津液”之功就會減弱,使得津液不能充分發揮其功效。
虛火過旺時,“津”功能過度,“液”功能不足,導致髒腑組織液體過量排出,血液濃度過高,出現血液黏稠、血脂高、血糖尿糖高、血壓高、口渴、尿多、食多、便秘等,皮膚會由於缺乏水分而變得幹燥、脫皮、皸裂。膀胱氣化功能受影響,水液無法排出體外,而且會由於水分過量而水腫。
膀胱之氣化功能對腎功能的正常與否有著重要影響,膀胱化氣功能正常,腎之精氣充足,美麗則有了保障。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膀胱和美容養顏之間有著密切關係。
膀胱經出現問題時,眼珠子會有快要掉出來的感覺,整個後脖子僵硬。由於膀胱經從睛明穴向上走,將整個頭部走了一遍,所以,整個頭部疼痛也可能為膀胱經疼痛。痔瘡、子宮肌瘤均和膀胱精氣不足有關。若膀胱所主的“液”無法濡潤全身經脈,就會腰酸、背痛、腿抽筋。小指不靈活,有麻木、疼痛感,則說明膀胱經有問題。
按摩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對於美容保健來說大有益處:
一、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人體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和半腱肌肌腱中間)能夠改善後背和腰部疼痛,按摩委中穴可減輕30%的腰痛,這個穴位非常重要,最獨特之處就是它可以讓鼻子通氣。
二、昆侖穴、仆參穴、伸脈
按摩昆侖穴(外踝尖和跟腱間凹陷中)、仆參穴(位於人體足外側部,外踝後下方,昆侖穴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伸脈(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可治療腰痛;按摩承山穴(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能治療痔瘡和痛經,按摩京骨穴(足外側,第5蹠骨粗隆下緣赤白肉際處)能治療後頭痛、眉棱骨痛,按摩通穀穴(位於足外側,第5蹠趾關節前緣,赤白肉際處)可治療頸椎病。
三、飛揚穴
按摩飛揚穴(小腿後麵,腓骨後緣,昆侖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能治療慢性腰痛,點按5分鍾即可。
四、至陰穴
至陰穴(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有催產之功,古人用灸條灸至陰穴即可矯正胎位。
五、金門穴
金門穴(位於人體足外側,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可以治療2個星期內的急性腰痛,此穴穴位較深,按摩的過程中應當用食指關節有力地點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