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明確的目標,是所有成就的起點(2 / 3)

這世上的路有千萬條,但我們隻有一雙腳!想要到達一個終點,隻能沿著一條線路走。如果我們能夠將目標集中起來,在一個領域裏心無旁騖地修煉10年、20年,還怕成不了“精”?

一位有誌青年去某公司應聘廣告設計,公司錄用他之後,這位青年表現得很出色!總監分給他一天的任務,他用一上午的時間就能完成。時間一久,青年有點閑不住了,就利用剩餘的時間搞寫作,總監發現了幾次都沒有說什麼。青年並沒有覺察到總監對他的寬容,依舊做著自己的事情。最終,這位青年被總監叫到了辦公室去談話。總監問他喜歡做什麼?青年回答說:喜歡設計,喜歡寫作,喜歡攝影,等等。總監先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一天,森林裏來了三隻獵狗,正看到一隻土撥鼠,於是三隻獵狗就拚命地追那隻土撥鼠,然後土撥鼠鑽進一個樹洞底下。要知道,這個樹洞隻有一個洞口,於是這三隻獵狗就死守在這個洞口邊上。不一會兒,一隻兔子從這個洞口猛地衝出去!這三隻獵狗看見了就去追那隻兔子,這時這隻兔子就爬到一棵大樹上,這隻兔子在樹上嘲笑樹下的三隻獵狗,誰知道這隻兔子得意忘形。從樹上掉下來砸暈了這三隻獵狗,趁機逃了!

故事結束了,總監問青年:“你發現這個故事有什麼問題了嗎?”青年回答說:“第一,兔子不會爬樹,怎麼可能上樹?第二,小小的兔子怎麼可能一下子砸暈三隻獵狗呢?”總監說:“你很細心,分析的不錯!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那隻土撥鼠哪去了?”這時,青年才想起那隻土撥鼠。總監說:“你到公司來,目的是什麼?人的目標不能太多,至於你的寫作,等等。隻能當作你的業餘愛好!”從那以後,青年精益求精,努力把設計做得比以前更好,兩年之後,他被提拔為經理!

在欲望的驅使下,我們想要的東西很多,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有限,這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也沒法實現太多的夢想,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麼遺憾,聽聽喬布斯的忠告:“人生苦短,你明白嗎?因此,我們必須為自己的人生作出選擇。我們可以在日本某個地方的某座寺廟裏打坐,可以揚帆遠航去環遊世界,(蘋果公司)管理層可以去打打高爾夫,也可以去掌管其他的公司,但我們全都選擇了在這輩子來做這樣的一件事情。因為同時做很多事情,最後的結果就是一件事情也做不好。”的確是這樣,這個世界很精彩,但人生苦短,隻有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將有限的事情做出彩來,我們才算得上是在用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

(3)夢想這東西,需要接地氣

有些欲望是自然的,另一些欲望則是無益的,苦惱或源於恐懼,或源於無益的毫無節製的欲望。然而,倘若一個人能克製欲望,他便為自己贏得了徹悟人生的至福,若是填補欲壑,縱然是萬貫家財,所帶來的也不是富有,而是貧困。你之所以困難重重,乃因為忘卻天性,是你為自己設置了無窮的恐懼與欲望。與其錦衣玉食卻憂心忡忡,不如粗茶淡飯卻無憂無慮。

人有大誌,固然值得肯定,但空想不是誌向,隻是白日做夢而已。生活中那些崇尚空想、脫離實際、好高騖遠、誌大才疏的人未免可憐可歎。

看過一篇報道:一個15歲的少年為了實現自己當歌星的“夢”,以割腕自殺為要挾逼迫父母拿錢出來送他去北京學音樂,繼而離家出走,最後流落到收容站,徹底中斷了學業。

有位鄰居,四十幾歲的模樣,每天日出而歌,日落而息。與那個少年一樣,多年以來他的心裏始終藏著一個美麗的音樂夢。不同的是,這一路走來,他將自己的夢想融入到了平凡的生活中,在他洗漱完畢高歌那首《我的太陽》時,在他心裏自己儼然就是帕瓦羅蒂。而少年,卻已被自己的“夢想”所戕害。

還有一處很大的不同:中年男人的音樂夢隻是為歌而歌;而少年,恐怕他的夢想並不在於藝術,而是明星身上那令人炫目的光環、粉絲那山呼海嘯的呐喊,以及隨之而來的無邊名利。

所幸,少年還隻是少年,還有機會從黃粱夢中醒來,而又有多少人迷失已久,待迷途知返時,才發現,積重已然難返。

誠然,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迅速到達成功的最高峰,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可是理想再高遠,如果不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邁,那這個理想再美好、再遠大,也不過是海市蜃樓,隻能空想罷了。

從哲學的角度上說,夢想未必需要偉大,更與名利無關,它應該是心靈寄托出的一種美好,人們從中能夠得到的,不隻是形式上的愉悅,更是靈魂上的滿足。

還記得多年前央視曾報道過一個陝北女人的故事。那個30歲的女人很小時就夢想著能夠走出大山,像電視中那些職業女子一樣去生活。可彼時的她,有疾病纏身的老公要照顧,有咿呀學語的孩子要撫養,這個家需要她來支撐。走出大山的夢,對於一個文化程度不高、家庭負擔沉重的山裏女人來說,不僅遙不可及,而且也不現實。

十年之後的這個女人,滿臉都是驕傲和滿足。不過,她並沒有走出大山,而是在離村子幾十公裏的縣城做了一名銷售員。成為都市白領的夢想,恐怕這一生都無法實現了,但取而代之的卻是更貼近生活、更具現實感的圓夢的風景——她終於看到了山外的風景,也終於有了自強自立的平台。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所處的客觀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可以變通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隻有敢於改變自己,不斷接受新的挑戰的人,才能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有時候,一個人縱然有浩然氣魄,卻脫離了生活的實際,那麼他的夢想也不過就是美夢一場。

夢想就像那高高飛起的風箏,你可以把它放得很高,但不要讓它脫離你的掌控,有時還要盡可能地拉回奢望的線,讓夢想接點地氣,具有踏踏實實的煙火感。這樣的人生才更具有生氣和活力,這樣的夢想才能得到實現的機遇。

(4)隻有行動,才能決定價值

目標明確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追求實際的人,知道為什麼去要;

能夠將“要什麼”和“為什麼要”連在一起,並知道“如何要”的人,肯定是有想法、有思路,且有實際行動力的。

世上的一些事,當我們沒有走近它時,往往覺得神秘莫測,因此會感到困惑、迷茫甚至充滿敬畏。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選擇能避則避,即便硬著頭皮去接受,往往也是膽戰心驚,在心理的作用下越發感到力不從心。其實,阻力並沒有那麼大。

這個時候,你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能否用行動來檢驗它的難度,而不是用臆想將阻礙無限放大。

世界上牽引力最大的火車頭停在鐵軌上,為了防止它滑車,鐵路工人隻需在8個驅動輪前各塞一塊1英寸見方的小木塊,這個“大家夥”就會乖乖地原地待命。然而,一旦它開始啟動,世界上就很少有東西能夠阻擋它了。當它的時速達到100英裏每小時時,即使是一堵5英尺厚的鋼筋水泥牆,也會被它在瞬息之間撞穿。

從被幾個小木塊卡住到輕鬆撞穿一堵鋼筋水泥牆,火車頭何以變得如此威力無窮?因為它開動了起來。

其實,人也能夠迸發出無比巨大的威力,許多看似厚重的障礙也能夠輕鬆突破,但前提是:你必須讓自己啟動起來,否則,如果隻是憑空想象,就會像停在鐵軌上的火車頭,連些許小木塊也無法推開。

你可能想到過無數個好點子,但很遺憾,你沒有把它們落實到實處,所以現在的你和之前的你並沒有什麼兩樣。這個時代並不缺乏有頭腦的人,但缺乏能把智慧付諸實踐的人。有時候,你搶先一步,就能比別人多獲得無數的好處。

三個旅行者徒步穿越森林,他們一邊走一邊討論勵誌課上講到的“行動的重要性”。他們聊得很入神,以至於沒有意識到天色已晚,等到肚子抗議之時才發現,所帶的食物僅剩下了一塊麵包。

這是三位虔誠的信徒,他們決定不去爭論該由誰來吃這塊麵包,而是把這個問題交給上帝決定。當晚,他們在祈禱聲中入睡,希望上帝能發一個信號過來,指示誰能享用這份食物。

翌日一早,三個人被溫暖的陽光喚醒,又聊了起來。

“我做了一個夢,”旅行者甲說,“在夢裏,我到了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那裏充滿了平靜與和諧,這時上帝出現了,他對我說:‘親愛的孩子,你是我選擇的人,你從不追求奢侈,總是奉獻快樂,為了表示我對你的欣賞,我想讓你去品嚐這塊麵包。’”

“真是奇怪,”旅行者乙接過話來,“我也做了一個夢,夢到了自己光輝的過去和偉大的未來,當我凝視這即將到來的美好時,上帝出現了,他說:‘親愛的孩子,你比你的朋友更需要食物,因為你要領導許多人,需要力量和能量。’”

“你們真的太有思想了!”旅行者丙說,“昨天,我就在這裏,見到了上帝,他對我說‘你還記得行動的重要性嗎?’然後我就吃掉了那塊麵包。真要感謝上帝,在我餓得快要死去的時候及時提醒了我。”

不要隻是當作笑話來看,去冥想它幽默背後的深意:縱然你有一千個理由成功,但如果不去行動,那也不過就是一個夢。

人,有夢想,起碼表示自己在精神層次上有所追求,但如果一直隻讓它停留在腦海中,對你人生的提升則不起絲毫作用。

“你已經寫下了你的目標,用肯定、確實的詞句表達,也已經預定好了達成的時間表,以及為什麼要達到目標的原因。現在你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你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什麼要它,以及什麼時候要達成目標,可是還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給心靈一些激勵吧!在心中反複默念這句話:

“立於現實,始於決斷,成於行動;絕不疏忽,絕不鬆懈,絕不動搖,絕不畏懼,一往無前!”

這前半句是行動的指南:

“立於現實”就是告誡我們不要憑空想象,此意在前文已經做過細致講解,不再贅述;

“始於決斷”是說不要畏首畏尾、遲疑不決,當目標確立以後,應該迅速權衡、果斷決策,接下來就應該馬上行動了;

而有了行動,起碼你等於已經成功了一半。

這後半句是行動的強大精神支撐,我們將其拓展開來即:

決策絕不疏忽,努力絕不鬆懈,信念絕不動搖,內心絕不畏懼,不管前麵的路有多難走,不要退縮,不要空想,先行動起來再說。

是的,先行動起來再說,隻有行動起來,才能了解事物的確切真相,才能把握事情的真切走向。我們所謂的障礙,其實不過是些小木塊,你沒有行動,它便永遠是你的阻礙。火車頭隻有在啟動以後,才會爆發出驚世駭俗的力量,人隻有在行動以後才能石破天驚。困難出現,呆坐著發愁,找理由回頭,這是最容易摧毀心智的。所以,別被自己想象出來的困難嚇倒,黎明前總會有一段黑暗,你穿越了黑暗,光明隨之即來。

(5)認清現實,才能實現

如果盧浮宮失火,隻能搶救出一幅畫,你會選擇哪一幅?——這是法國一家知名報紙,麵向公眾發表的有獎競答題。對此,人們各抒己見,絕大多數人認為,應該搶救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毋庸置疑,這些人是在搶救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那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