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的定位,意味著好的開始(2 / 3)

能自知,我們才能在遇事之時量己之長短,不自以為是、亦不妄自菲薄,揚己之所長、避己之所短,趨利而避害,則事有所成。於是乎,自信油然而生。

想當年,毛遂先生能夠一薦成名,靠的不就是這份自信?但事實上,毛遂的自知則更令人欽佩。

“毛遂自薦”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這裏就不多做贅述。那麼大家想想,為什麼毛遂在以善識人著稱的平原君門下三年而籍籍無名?為何使楚之事一出,毛遂便不再低調、脫穎而出?

很顯然,毛先生對於自己的特點了然於心,想必他知道自己不是“韜略之臣”,因而不該表現的時候便不張揚,於是毛先生被“埋沒”了。不過,當能夠一展所長的機會來臨之際,毛先生不再沉默,他知道自己在言辭談判方麵有過人之處,知道自己是個外交人才。而正是這種自知使得他在平原君輕視的態度麵前不卑不亢,最終脫穎而出,成就了自己。

在毛遂憑借一番慷慨陳詞解了趙國邯鄲之圍的第二年,燕國趁趙國大戰方停喘氣不贏之機,派遣大將栗腹攻打趙國。由誰掛帥出征以禦強敵?趙王這一次又想起了敢於自薦的毛遂先生,準備提拔他為帥,統兵禦燕。毛遂先生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大吃一驚,連忙跑到趙王麵前,不過這一次他不是去“推薦”自己,而是去“推辭”自己。他是這樣說的:“不是我毛遂怕死,實在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可披堅當馬前卒,不能掛袍任帥,如是,則上可保國之江山社稷,中可保您知人之明,下可保我毛遂不為國家罪人。”當年自薦,意氣風發!此時力辭,一個毛遂,判若兩人,簡直讓人難以置信。趙王對此很是不解,問道:“先生去年自薦,才情高邁,真偉丈夫;如今脫穎而出,正是建功立業之時,怎麼忸怩如小女子?”毛遂回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騏驥一日千裏,捕捉老鼠不如蛇貓。逞三寸之舌我當仁不讓,仗三尺之劍實非我能,豈敢以家國安危來試驗我之不才之處。”按說,毛遂這番話說得入情入理,但趙王為了顯示自己求賢若渴,根本油鹽不進,硬是要他掛帥迎敵。正如毛遂先生所言,他隻是個外交人才,而非統率千軍的將才,昌都一戰趙軍被燕軍殺得片甲不留,毛遂先生麵對一敗塗地的慘狀,羞憤萬分,自刎身亡。

能知己長短,揚長而避短,毛遂先生的高明顯然不僅僅在口舌之上,隻是趙王太過剛愎自用,令毛先生及數萬趙兵枉死昌都,這個教訓倒是很值得做管理者的朋友引以為戒,其實我們若能在自知的基礎上再知人善任,那便更高明了。

言歸正傳,還是那句話,揚長避短,最關鍵的就是認清自己的優勢與缺陷,把精力與汗水拋灑在對的地方。如果是一隻兔子,那就應該去賽跑而不是去遊泳,如果是一隻百靈鳥那就應該去歌唱而不是去搏擊長空。如果說我們體魄強健、天賦異稟,但在成為藝人的道路上屢屢碰壁,那麼不妨停下腳步審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更適合演藝場還是運動場。其實,隻要我們能夠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營造自己的優勢以彌補本身的缺陷,那麼我們就能成為那個領域的強者。

我們常會羨慕生活中的那些成功者,甚至會認為他們是那樣完美。其實成功者與我們一樣,也存在著某一方麵的短板。成功者之成功,就在於他們懂得揚長避短,能夠充分利用現有優勢,規避生活風險,規劃好人生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既定的人生目標邁進。

其實你我都可以是成功者,隻要我們對現狀做出一些改變:

第一,正視我們的缺陷,但不要讓缺陷成為你的困惑,不要讓它影響你的成功;

第二,定位好自己的人生角色,挖掘並發揮自己的特長,揚長避短,形成優勢。

在此基礎上,倘若我們再能做到知己知彼,麵對對手,以長擊短,那麼人生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這就好比田忌賽馬一樣,以我們的上等馬對他們的中等馬,以我們的中等馬對他們的下等馬,那麼人生豈不是贏定勝局?

其實,我們根本不必為自己的缺陷耿耿於懷,更不可因自己的優勢揚揚得意。人生就在於一個把握,把握自己的劣勢,盡量去彌補它;把握自己的優勢,讓它繼續“發揚光大”。或許我們的優勢不夠強悍,但總有勝過對手的地方,隻要我們善於利用,它就會成為我們成功的利器。

(3)貧窮並不可怕

如果真的想改變平庸的命運,那麼就放手去做,你不去做,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潛力,隻有做了,你才曉得行動對你來講意味著什麼。畏首畏尾的人永遠得不到機遇的青睞,不敢正視貧窮的人永遠無法完成對貧窮的逆襲,就算所有人用難看的白眼翻你,就算他們用惡毒的語言嘲笑你,就算整個世界都在鄙視你,但假如你能因此激發出勇氣,積極地去迎接,大膽地去嚐試,全身心地去開拓,去美化自己的人生,你就很可能將那些輕視的眼光轉化成獻媚的仰視,但如果你連這點勇氣都沒有,你就會錯過很多上天原本想要賜予你的東西。

這裏有一個故事,會給我們很多的感觸和啟發,大家一起去看一下:

故事裏的主人公一家人不太富裕,在經過了幾年的省吃儉用之後,積攢夠了購買去往澳大利亞的下等艙船票的錢,他們打算到富足的澳大利亞去謀求發財的機會!

為了節省開支,妻子在上船之前準備了許多幹糧,因為船要在海上航行十幾天才能到達目的地。孩子們看到船上豪華餐廳的美食都忍不住向父母哀求,希望能夠吃上一點,哪怕是殘羹冷飯也行。

可是父母不希望被那些用餐的人看不起,就守住自己所在的下等艙門口,不讓孩子們出去。於是,孩子們就隻能和父母一樣在整個旅途中都吃自己帶的幹糧。

其實父母和孩子一樣渴望吃到美食,不過他們一想到自己空空的口袋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旅途還有兩天就要結束了,可是這家人帶的幹糧已經吃光了。實在被逼無奈,父親隻好去求服務員給他們一家人一些剩飯。聽到父親的哀求,服務員吃驚地說:“為什麼你們不到餐廳去用餐呢?”父親回答說:“我們根本沒有錢。”

“可是隻要是船上的客人,都可以免費享用餐廳的所有食物呀!”聽了服務員的回答,父親大吃一驚,幾乎要跳起來了。

如果說,他們肯在上船時問一問,也就不必一路上如此狼狽了。那麼為何他們不去問問船上的就餐情況呢?顯而易見,他們沒有勇氣,因為他們的腦子裏早就為自己設了一個限——我們沒錢去豪華餐廳享用美食,於是他們錯過了本應屬於自己的待遇。

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因為沒有勇氣嚐試而錯失良機的事情又何止這些!也許就算你嚐試了,也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連嚐試的勇氣都沒有,那就隻能一如既往地落魄和平庸。今天的你可能很窮,你抱怨上天不給你成功的機會,感慨命運一直在捉弄你,其實機會可能就在你身邊,隻是因為你為自己設了限,你覺得自己隻能做窮人做的事情,於是你把機會自行放棄了,而機會一旦溜走,就很難再重新擁有。這也是很多窮人無法逆襲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