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與失敗皆取決於思想的力量
成功與失敗皆取決於思想的力量。掌控你自己的思想,你就能把握成功。
上帝隻會拯救有自救意識的人,成功隻屬於有追求、敢突破的勇士,對於容易被人生中種種困難所恐嚇和束縛的人來說,成功永遠是一個美麗的、遙不可及的夢,隻能存在於“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的想象之中。
不敢向高難度挑戰,是對自身潛能的束縛,隻能使自己的無限潛能浪費在無謂的瑣事中,與此同時,無知的認識還會使人的天賦減弱。這就是在作繭自縛,是你消極的思想將自己禁錮在了一個界限之中,但事實上,這個界限並非不可突破。
想要突破界限,化繭成蝶,首先就要從心做起。你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的寬度,就是你世界的寬度。它可以幫助你超越困難、突破阻撓,最終達到你的期望。
其實,任何障礙都不是失敗的理由,那些倒在困難麵前的人,隻是在心裏將困難放大了無數倍。這種行為的實質就是“自我設限”,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它使我們在遠未盡力之前就說服自己“這不可能……”於是我們的心會首先投降——“我不會。我完成不了……”放縱自己這樣想的人很難成功,因為他已經在潛意識中停止了對成功的嚐試。而事實上,這世上沒有那麼多不可能。
有個中學生,在一次數學課上打瞌睡,下課鈴聲把他驚醒,他抬頭看見黑板上留著兩道題,就以為是當天的作業。回家以後,他花了整夜時間去演算,可是沒結果,但他鍥而不舍,終於算出一題。那天,他把答案帶到課堂上,連老師都驚呆了,因為那題本來已被公認無解。假如這個學生知道的話,恐怕他也不會去演算了,不過正因為他不知道此題無解,反而創造出了“奇跡”。
還有一個人,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症,後來他癱瘓了,二十多年來,他一直無法走路。一個冬天的夜晚,他所居住的那排房子突然失火了。火借風力,越燒越烈,熊熊大火將房子包圍了。大火威脅著每個人的生命,房子裏麵的人摸索著從烈火和煙霧中跑了出來,喊叫聲、哭泣聲、嘈雜聲充斥著火災現場的每一個角落,忙於逃命的人們根本無暇顧及他。
火燃燒著,人們忙著逃命,他也不例外。他忘記了自己癱瘓的身軀,從大火中掙紮著跑了出來。有人發現他跑出來時說道:“哎呀,你是癱瘓的!”聽了這句話,他頹然倒下了,從此癱瘓得更加嚴重,他徹底地放棄了治療,不久就過世了。
這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可以看出,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能夠決定人的一生,而是看人的心處於何種狀態,這就決定著一個人的現在也決定著他的未來。
審視曾經的失敗你會發現:原來在還沒有揚帆起航之前,許多的“不可能”就已經存在於我們的假象之中。現在你明白了,很多失敗不是因為“不能”,而是源於“不敢”。不敢,就會帶來想象中的障礙。
那麼現在,一起去驅趕心中的恐懼:
①首先認識到,畏懼情緒確實就在你心裏,要敢於暴露自己的怯懦;
②想想畏懼的根源——你怕的是什麼?
③在心中製訂一個應對畏懼情緒的計劃,譬如你有“怕生情結”,就告訴自己:去做一次當眾講演;
④當你對自己的想法猶疑不決時,就問一問自己的心:是不是又在畏懼了?然後警告自己:正是這些想法妨礙了“我”實現夢想的過程!
⑤最後告訴自己的心:沒有絕對的不可能,隻有自我的不認同——不認同勇氣,不認同堅持,不認同自身的潛能,所以,“我”才難與成功握手!
接下來,你必須向“極限”發出挑戰,這是獲得高標準生存的基礎。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如果你一直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敢向自己的極限挑戰,那麼在競爭的對抗中,就隻能永遠處於劣勢。當你羨慕、甚至是嫉妒那些成功人士之時,不妨靜心想想:為什麼他們能夠取得成功?你要明白,他們的成功絕不是幸運,亦不是偶然。他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敢於向“瓶頸”挑戰。在紛擾複雜的社會上,若能秉持這一原則,不斷磨礪自己的生存利器,不斷尋求突破,就能占有一席之地。
當然,我們也不要盲目地自信,在發出挑戰之前,你必須了解其“不可能”的原因,看看自己是否具備駕馭能力,如果沒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有了金剛鑽,再攬瓷器活兒”。要知道,挑戰“瓶頸”隻會有兩種結果——成功或是失敗,而兩者往往隻是一線之差,這不可不慎。
(2)心態的好壞,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你可能覺得自己目前的狀況很糟糕,但其實最糟糕的往往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於一種毫無激情的疲憊狀態:那些曾經感動過你的一切,已經無法再令你心動;那些曾經吸引過你的一切,同樣美麗不再;甚至那些曾經讓你憤怒的、仇恨的、發狠要改變的,都已無法在你心中撩起波瀾。這時,你需要為自己尋找另一片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