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德公司根據市場需求,經過潛心研製,推出了一套旨在為那些不能使用電子表格的客戶提供幫助的“先驅”軟件。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毫無疑問,如果金瑞德公司成功,那麼微軟不僅白白讓出一塊陣地,而且還有連帶其他陣地被占領的危險。
麵對這種情況,比爾·蓋茨感到自己麵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他為了擊敗對手,迅速做出了反應!秘密地安排了一次小型會議,把公司最高決策人物和軟件專家都集中到西雅圖的蘇克賓館,整整開了兩天的“高層峰會”。
在這次會議上,比爾·蓋茨宣布會議的宗旨隻有一個,那就是盡快推出世界上最高速電子表格軟件,以趕在金瑞德公司之前占領市場的大部分資源。
微軟的高級技術人員在明白了形勢的嚴峻性之後,紛紛主動請纓,比爾·蓋茨在經過反複的權衡之後,決定由年輕的工程師麥克爾掛帥組建一個技術攻關小組,主持這套軟件的技術開發。麥克爾與同仁們在技術研討會議上透徹地分析和比較了“先驅”和“耗散計劃”的優劣,議定了新的電子表格軟件的規格和應具備的特性。
為了使這次計劃得到全麵的落實和執行,比爾·蓋茨沒有隱瞞設計這套電子表格軟件的意圖,從最後確定的名字“卓越”中,誰都能夠嗅出挑戰者的氣息。
作為這次開發項目的負責人,麥克爾深知自己肩上擔子的分量,對於他來說,要實現比爾·蓋茨所號召的“永遠領先一步”,意味著首先要超越自我、征服自我。
但是,事情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現實往往出乎人們意料。
1984年的元旦是世界計算機史上一個影響深遠的裏程碑,在這一天,蘋果公司宣布它們正式推出首台個人電腦。
這台被命名為“麥金塔”的陌生來客,是以獨有的圖形“窗口”作為用戶界麵的個人電腦。“麥金塔”以其更優質的用戶界麵走向市場,從而向IBM個人電腦發起攻勢強烈的挑戰。
比爾·蓋茨聞風而動,立即製定相應的對策,決定放棄“卓越”軟件的設計。而此時,麥克爾和程序設計師們正在揮汗大幹、忘我工作,並且“卓越”電子表格軟件也已初見雛形。經過再三考慮,比爾·蓋茨還是不得不作出了一個心痛的決定,他正式通知麥克爾放棄“卓越”軟件的開發,轉向為蘋果公司“麥金塔”開發同樣的軟件。
麥克爾得知這一消息後,百思不得其解,他急匆匆地衝進比爾·蓋茨的辦公室:
“我真不明白你的決定!我們沒日沒夜地幹,為的是什麼?金瑞德是在軟件開發上打敗我們的!微軟隻能在這裏奪回失去的一切!”
比爾·蓋茨耐心地向他解釋事情的緣由:
“從長遠來看,‘麥金塔’代表了計算機的未來,它是目前最好的用戶界麵電腦,隻有它才能夠充分發揮我們‘卓越’的功能,這是IBM個人電腦不能比擬的。從大局著眼,先在麥金塔取得經驗,正是為了今後的發展。”
看到自己負責開發研究的項目半路夭亡,麥克爾不顧比爾·蓋茨的解釋,惱火地嚷道:“這是對我的侮辱。我絕不接受!”
年輕氣盛的麥克爾一氣之下向公司遞交了辭職書。無論比爾·蓋茨怎麼挽留,他也毫不鬆口。不過設計師的職業道德驅使著他盡心盡力地做完善後工作。
麥克爾把已設計好的部分程序向麥金塔電腦移植,並將如何操作“卓越”製作成了錄像帶。之後,便悄悄地離開了微軟。
愛才如命的比爾·蓋茨,在聽說麥克爾離開微軟後,在第一時間裏立即動身親自到他家中做挽留工作,麥克爾欲言又止,始終不肯痛快答應。蓋茨隻好懷著矛盾的心情離開了麥克爾的家。
麥克爾雖然嘴上說不回微軟,但他的內心不僅留戀微軟,而且更敬佩比爾·蓋茨的為人和他天才的創造力。
第二天,當麥克爾出現在微軟大門前時,緊張的比爾·蓋茨才算徹底鬆了一口氣:“上帝,你總算回來了!”
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的麥克爾緊緊擁抱住了早已等候在門前的比爾·蓋茨,此後,他專心致誌地繼續“卓越”軟件的收尾工作,還加班加點為這套軟件加進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模擬顯示,比別人領先了一步。
嗅覺靈敏的金瑞德公司也絕非無能之輩,它們也意識到了“麥金塔”的重要意義,並為之開發名為“天使”的專用軟件,而這,才正是最讓蓋茨擔心的事情。
微軟決心加快“卓越”的研製步伐,搶在“天使”之前推出“卓越”係列產品。半個月後,“卓越”正式研製成功,這一產品在多方麵都遠遠超越了“先驅”軟件,而且功能更加齊全,效果也更完美。因此,產品一經問世,立即獲得巨大的成功,各地的銷售商紛紛上門訂貨,一時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麵。
此後,蘋果公司的麥金塔電腦大量配置卓越軟件。許多人把這次聯姻看成是“天作之合”。而金瑞德公司的“天使”比“卓越”幾乎慢了3周。這3周就決定了兩個企業不同的命運。
商戰中,時間上的競爭優勢常常可以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命運。“卓越”的領先3周很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人生的競爭也與此相同,隻不過有時不太明顯。但需要有誌者清楚地看清這一點,盡早積蓄力量,以備作戰。
(3)時間不僅要省,更要懂得如何“用”
能做更多的事情,並不一定是比別人有更多的空閑時間,而是比別人使用時間更有效率。成功或是失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怎樣去分配時間,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要看他怎樣去利用自己的每一分鍾時間。
A與B同住在鄉下,他們的工作就是每天挑水去城裏賣,每桶2元,每天可賣30桶。
一天,A對B說道:“現在,我們每天可以挑30桶水,還能維持生活,但老了以後呢?不如我們挖一條通向城裏的管道,不但以後不用再這樣勞累,還能解除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