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天生平凡,那你就要比別人努力,而且不能放棄希望!如果早早做好計劃,早早做好準備,盡早做出行動,就算是小笨鳥也會有肥肥的蟲兒吃,而等那些自以為聰明、懶洋洋慢吞吞的鳥兒起來忙著找蟲吃時,早起的鳥兒早已吃得飽飽,精氣十足地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人生的路上也是如此,假如我們昨晚能夠多準備幾分鍾,那麼今天就會少幾個小時的麻煩。對於我們這些沒有背景的張三李四來說,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走在別人前麵,那麼就要早些打點行裝,開始上路。即使早行的路上會有薄霧遮眼,曉露沾衣,但隻要朝著東方跋涉,我們必然會成為最早迎接朝陽的人。
清代學者閻若璩自幼口吃,“入學,讀書千遍猶未熟”,遭到同學恥笑。但他並不低看自己,每夜用功讀書,如有不懂,立即思考,若還是無法想通,便馬上請教。終於30歲那年,他寫成了《尚書古文疏證》八卷,一隻“笨鳥”因為先飛,成了比眾人強的“靈鳥”。
龔智超8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迷上了羽毛球,開始接受係統訓練。然而,少年喪父、家境貧寒,給她帶來了不小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再加上她個子矮、力量小、身體單薄這三個先天條件上的不足,使得她的前景一開始並不被人看好。
但她深知“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道理。訓練館裏,她每天穿著裝有6公斤沙子的特製訓練服練步法、打球、跳繩、跑步。不管走到哪裏,她都隨身帶著一個鉛球,以增強握拍的力量。她天天想著要比別人多訓練,她比別人更多地去向教練請教,她比別人更希望多和實力較強的對手切磋。正是這“三多”,使她克服了先天的不足,取得了一係列令人讚歎的成績。
如果你是笨鳥,就先飛!成功之路,大抵如此。
如果你要欣賞壯美的黃山日出,就必須在日出前登上高高的山峰;要想在人生賽場上勝出,就必須在起跑時爭取到那零點幾秒,因為這零點幾秒的優勢,很可能成為你最終取得勝利的優勢。雖說你的條件可能不如別人,但勤奮能夠補拙,多一份辛苦便多一分才氣,如果你先飛,就沒有人知道你是笨鳥,因為你比他們到的更早。
其實仔細想想,也許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當成一隻笨鳥,一直埋頭啄啊啄,有天猛然抬頭一看,天啊!我竟然造出了比其他小鳥更深更溫暖的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