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打擊炒作也主要是打漲價預期
既然遊資炒作農產品的基礎是漲價預期,那麼打擊農產品炒作的著力點也應該放在這方麵,這才叫“打蛇打七寸”。為此,政府在這方麵非常有必要通過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社會熱點、科學引導輿論,來竭力避免人們由於市場恐慌而加劇對農產品價格的波動。
例如,2010年8月5日俄羅斯傳出暫停禁止糧食出口的消息後,當天全球糧食價格馬上就出現暴漲: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貨價格以漲停價報收,創下23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歐洲市場小麥期貨價格也上漲11%,超過每噸230歐元。究其原因在於,擔心俄羅斯這全球第三大糧食出口國停止糧食出口後,會導致全球糧食供應緊張 6。
然而,這樣的“大好形勢”僅僅隻有一天光景,第二天(8月6日)全球小麥期貨市場就出現大規模拋盤,小麥價格立刻從高點回落,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期貨價格以跌停價報收。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大起大落呢?原因很簡單,就是經過一天的思考後人們紛紛發現,雖然俄羅斯等部分小麥主要出口國家糧食大幅度減產,可是從全球來看小麥市場依然平穩,並且要遠遠好於2007年到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時的狀況。尤其是美國等小麥出口國糧食供應充沛,完全可以彌補俄羅斯、歐洲等地小麥減產的影響。從具體數據看,目前全球小麥的年交易量在1.3億噸左右,可是全球的小麥庫存量卻高達1.87億噸,所以斷定這種價格暴漲是不正常的,以後很難持續下去。
從中容易看出,俄羅斯小麥大幅度減產的消息傳出後,之所以會導致全球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實際上就與未來全球小麥價格的漲跌預期有關。相比而言,我國國內遊資炒作大蒜,大蒜實際上也隻是一種載體,它們炒作的實質在於未來大蒜價格的上漲預期。價格預期是向上的,大蒜價格就會上漲;否則,它就一定會自動降下來。
在(山東省)金鄉縣南店子村的交易市場上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2009年11月)大蒜的價格已經比去年高出幾十倍,但經銷商們並不急於出手,有位從深圳趕來進貨的商人轉了半天也沒找到願意出貨的人。
記者:“你是想買貨?”
深圳商人:“是。”
記者:“那你現在有沒有找到目標?”
深圳商人:“找不到,他們都不想賣。”
記者:“你手裏有貨嗎?”
大蒜經銷商:“都有,誰都有。”
記者:“你手裏有多少?”
大蒜經銷商:“有幾百噸。”
記者:“願意賣?”
大蒜經銷商:“現在便宜不行,貨少還得漲。”
記者:“多少錢你才賣?”
大蒜經銷商:“這沒法說,到不行的時候再便宜也賣,現在
看著要漲,所以不賣。”
記者:“你覺得會漲到多少錢?”
大蒜經銷商:“4塊往上。” 7
這位經銷商說這話時當地的大蒜批發價是每斤3.5元左右,他要在漲到4元以上才賣,實際上就是對大蒜後市抱有漲價預期。而將來真的價格到了這一步說不定他又不肯賣了,認準還能繼續漲,這也是漲價預期在作怪。這種情況司空見慣,因為他認為以後還有升值空間。
更不用說,遊資炒家為了配合炒作,時不時地會散布一些“未來價格還會快速上漲啦”等消息,為這種漲價預期推波助瀾、火上澆油了。
正如本書前麵所述,農產品處於價格鏈條終端,傳導性特別強。雖然大蒜、綠豆等農產品的消費量相對較小,對直接推動通貨膨脹的影響不大,但它的價格異動有一種示範作用,會大大增強全社會的通貨膨脹預期。所以,政府打擊農產品價格炒作一定要采用這種“牽牛要牽牛鼻子、攔羊要攔帶頭羊”的具體措施,挫其銳氣。
1 於猛:《通脹預期莫炒作》,2010年4月15日人民日報。下同。
2 張昊:《市場炒作減產預期,白糖期貨價格遠強近弱》,2010年2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
3 何豐倫:《運作高手“冷鐵鱷”自述:海外遊資獲利路線圖》,2010年4月12日國際先驅導報。下同。
4 李玲:《遊資炒作盯上電子元器件》,2010年6月4日深圳商報。
5 劉愷:《俄羅斯出台糧食出口禁令,全球市場反映強烈》,2010年8月7日新華網。
6 劉愷:《俄羅斯出台糧食出口禁令,全球市場反映強烈》,2010年8月7日新華網。下同。
7 莊嚴、井天增:《遊資瘋炒大蒜:裝卸工一筆淨賺50萬》,2009年11月27日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