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在知識經濟環境下,會計模式發生了相應變革,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會計目標的主體型
會計目標是企業對會計所希望達到的預期目標。在傳統經濟條件下,會計目標主要要求服務於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屬於一種投資主導型。這個目標與實物經濟形態是相吻合的。但是,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後,由於實物經濟形態作用的減弱,會計目標也要進行相應變革。變革的方向是,以人力資源為主體。
會計人員的高技能型
會計是一門應用科學,因此,會計人員的技能高低受到了較多的關注。這些技能,首先是學習技能,因為隻有善於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跟上時代的步伐。其次是轉化技能,具體地說就是要具有創新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會計運行係統的高效型
在會計確認環節,必須增加知識經濟形態的各項經濟要素,例如人力資本創造的現金流量收益、金融衍生工具以現行市價交易發生的現金流量,這些都是曆史成本計量模式下所無法計量的。
在會計報表環節,要強調能夠反映企業全部財務狀況的報表內容,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會計報表的內容,包括無形資產的價值、收益形成的結果、現金流量的變化、財務狀況的預期變化趨勢等等,以全麵、公正地反映企業經濟狀況和運行狀況。
在知識經濟環境下,傳統會計意義上的會計假設將會被取消,會計表現為一個係統化、集成化的信息係統。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在傳統工業經濟時代,會計假設中的主體假設,實際上並不是人為“假定”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客觀現實。即使是這樣一個“客觀現實”,對於網上企業和虛擬企業而言,仍然是模模糊糊、虛無飄渺的。更不要說持續經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幣值不變假設,它們本身就是根據工業經濟時代手工記賬方式效率低下、對會計信息時效性要求不高這樣一個環境而設計的。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電算化的運用、對會計信息時效性要求很高的時候,這些假設的存在,反而成了“絆腳石”。它大大地削弱了會計人員的作用,由此而產生的會計信息的有用性,也受到極大的懷疑。
然而,如果一旦沒有了現有的幾項會計假設以後,情況是否會變得一團糟呢?回答是否定的。
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快速、高效、計算成本低廉等特點,徹底抵消了由於取消幾項會計假設所帶來的弊病。會計既可以核算原始成本,又可以核算現行成本;既可以進行分期報告,又可以進行實時報告;既可以進行貨幣計量,又可以進行非貨幣計量……真正成為一個內容廣泛的信息係統,一個係統化的、集成化的信息係統。
為了實現這一要求,必須對現有的會計模式進行改革。
在工業經濟會計模式下,企業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是按照“憑證—賬簿—報表”這樣的順序來進行會計處理的,我們稱之為順序化會計處理程序。由於采用單一計價和單一信息報告模式,因而能夠提供給使用者的隻能是共同需要的信息,即主要信息、通用信息、共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