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結構模式也要脫胎換骨(2 / 2)

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人們不僅要求會計能夠“落實經管責任”,而且能夠對“決策有用”。我們都知道,在進行經營決策的時候,專用信息可能比通用信息來得更加重要。所以,如果這時候會計仍然隻能提供主要信息和通用信息的話,那就顯得非常不夠了。

怎麼辦呢?改變會計信息處理方式,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會計在平時不進行這樣的順序性信息處理,而隻是在計算機中儲存一些原始信息。當信息使用者需要某項專用信息的時候,隻要驅動相關專用信息代碼,計算機就能通過適當的計算運作,馬上滿足使用者的需要。由於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非常快,所以這個運算過程幾乎忽略不計。這樣,就實現了信息使用者從被動接受信息到主動追求信息的轉變。而且,通過計算機聯網,信息使用者除了可以了解本企業的信息,還可以及時了解到本行業、本地區甚至全球的相關信息,這樣就大大地有利於決策的科學化。

在傳統工業經濟時代,會計是通過貨幣來進行價值計量的,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除了貨幣計量以外,可能還需要采用其它方式來進行計量,根據使用者的不同需要來設置賬簿。這時候如果沿用老辦法,會增加不少工作成本。怎麼辦?不再采用記賬憑證進行記載,而是根據每一個會計事項單獨進行存儲、傳遞、暫時不進行會計處理的方式,就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很顯然,以前的複式記賬法這時候不夠用了,得改成多式簿記法才行。

多式簿記法的優點顯而易見,但是在過去,由於手工操作,工作量太大而無法解決,但是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這個困難已經不在話下。

會計電算化的實行,也為提供會計報表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會計報表的編製,可以借助於發達的數據庫技術、計算機網絡、遠程通訊技術、超級文本、多媒體技術、光盤存儲技術等信息技術的支持。等到將來全國建立了一個或者多個全國性的計算機化的會計數據信息中心以後,各企業經濟業務發生後,隻要將有關事項性質通過E-mail的形式傳向該中心,該中心與Internet相連,每個能夠進入Internet的人,都能夠通過事項驅動的方式收集、分析、提取其中的信息,以供自己決策之用。

當然,這是一種主要的會計報表報送方式。除此以外,在近距離內,會計信息使用者還可以通過本企業的電腦,直接在上麵產生本企業的會計信息,任意產生某個時點、某個時段的會計信息。其形式也可以擴大到表格、圖像、聲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