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之前,朝鮮一直沿用中國算書,並沒有自己本國的算學著作。直到十七世紀中期,朝鮮才開始本國自著數學著作,並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數學家,使得朝鮮本國的數學進入了迅速的發展時期。在此期間,《楊輝算法》一直是作為朝鮮國家考試的指定用書,所以學習此書的朝鮮人員數量便相當龐大,流傳廣,普及麵大。尤其是從事數學的朝鮮數學家們更是對《楊輝算法》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在自己的著作中大量引用楊輝的數學成就。
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是朝鮮數學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不僅是朝鮮數學家們對《楊輝算法》進行研究和探討,普通的知識分子也在學習。因此,《楊輝算法》對朝鮮數學人才的培養、數學知識的傳播和普及以及數學的研究和著述等方麵無疑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明代前期,在中日對外貿易中,中國的文化典籍等也被輸入日本。十七世紀後期以來,隨日本數學家引進、吸收中國算學工作的深化,其工作重點已經從研究明代數學轉向了研究宋代數學為主,在傳入日本的宋元數學著作中,《算學啟蒙》和《楊輝算法》是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兩部著作,它們對日本數學的高度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最早研究《楊輝算法》的是被稱為“日本算聖”的數學史家關孝和。關孝和抄寫並訂正了由朝鮮傳入日本的朝鮮覆刻本《楊輝算法》,所以《楊輝算法》對關孝和的數學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楊輝算法》中的解高次方程的方法、求同餘式組的解法、重差術及縱橫圖等,無不影響著關孝和以及其弟子對數學的研究工作。其著作《大成算法》中更是多次引用《楊輝算法》的內容。
另外,關孝和對縱橫圖的研究也是師承楊輝,並有著作《方陣之法·圓攢之法》。在書中附圖多幅,三附至十階俱全,分別稱為三方陣、四方陣……十方陣,除三方陣與洛書圖相同外,其餘圖形均為自己獨立創新。
作為一個數學家,楊輝在實用算術和高等數學以及幾何學等方麵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一個數學教育家,楊輝為數學的普及及實用盡心盡力。雖然楊輝本人的生活境況並未留下更多的文字記載,使們後人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及數學教育家少了很多的了解,但楊輝的數學成就還是通過他的數學著作保存和流傳了下來。盡管在流傳的過程中,散失了部分,然而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保留下來的作品窺見楊輝的偉大。
楊輝生活在南宋末期,社會的動蕩,封建體製的弊端,都對楊輝本人為數學的發展和推廣造成了困難和缺憾,甚至說是不足,但這些曆史造成的局限掩蓋不了楊輝作為一個中國古代數學巔峰時代——宋元時期的代表人物的偉大和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