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擾\/
牛強是個男孩,上高一了。人如其名,他很牛、很強,憑實力考進了一所競爭激烈的重點高中。可是,剛剛開學兩個月,一家人的高興勁兒還沒過去,牛強就賴在家裏不去上學了。他向父母宣布:“我要退學。”這句話弄得父母暈頭轉向:這孩子到底怎麼了?這可怎麼辦?
牛強的父親介紹說:“牛強是個好學的孩子,初中的時候學習十分努力,家裏的牆上貼滿了獎狀。但是,牛強是個強脾氣,總愛鑽牛角尖,嗨,真是比牛還強。上初中的時候,牛強有一次沒考好,自己就沒完沒了地生氣,兩個星期都沒緩過勁兒來。”
在與牛強單獨溝通時,牛強這樣描述自己考入高中後的心路曆程:
“起初我確實很想家。我從沒離開過家,開學第一天,剛到學校的那天晚上我就開始想家,我就趴在窗前朝家的方向遙望。開學後一段時間我都是這樣,感到很孤獨,很迷茫,很憂傷。結果那一陣子總學不進去,晚自習隨便弄本雜誌打發時間,真是度日如年。
“後來,我感覺不是很想家了,基本適應了新的生活。但是,我回想起剛入學的那段時間,心裏越來越難受:我怎麼能那樣?我怎麼會那樣?我怎麼就虛度了那麼多大好的時光?我總想起上初中的時候,那時候我的狀態很好,學習熱情高漲,考試成績總是班上第一,甚至有人說我是第一專業戶。可是到高中後,我怎麼會這樣沒出息?怎麼會因為想家而虛度大好時光?時光如流水,失去了那麼多還怎麼補回來?想到這些,我就更加悲觀、失望,失去了目標,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學習勁頭,更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整天在痛苦中煎熬。沒有希望了,還上什麼學,我就想退學,家裏不同意,我才提出要不就轉學……”
聽到這裏,我問牛強:“入學之初你因為想家而耽誤了學習,後來雖然適應了,但是,你總是為那段時間而追悔、自責、痛苦,越這樣就越難進入學習狀態,於是你就更痛苦了,是這樣嗎?”
牛強似乎終於遇到了知音,終於找到了一個能讀懂他心思的人,他睜大了眼睛看著我說:“對,對,就是您說的這樣。”
\/心理解析\/
至此,我總算找到了牛強要退學的心理原因了。牛強的心態,讓我想起了佛家“不受第二箭”的故事。
一天,佛陀問他的弟子:“未受過佛法教化的人,每天吃飯、勞作、睡覺,經曆生老病死以及種種煩惱;受過佛法教化的人,一樣每天吃飯、勞作、睡覺,一樣經曆生老病死和種種煩惱。那麼,受過佛法教化的人和未受過佛法教化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他的弟子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佛陀是怎麼解答的呢?大意就是,我們平時所經曆的各種煩惱,就好像向我們射來的一支支利箭。比如,生病的人要承受身體的痛苦。而這個時候,人往往會憂慮,會擔心自己的病不知什麼時候好,擔心自己耽誤了工作,等等。這樣,他所承受的就不隻是身體上的痛苦了,而是在這個痛苦之上又添加了一重痛苦。如果說最初身體上的痛苦,是射向我們的第一箭,那麼後來添加的痛苦,就是第二箭了。受過佛法教化的人和未受過佛法教化的人的區別就是:後者不受第二箭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