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擾\/
瑞天是個8歲的男孩,正在上小學二年級。本來都好好的,可是最近瑞天卻突然生病了。主要症狀是睡不醒,一天到晚總是犯困、睜不開眼睛,走路也搖搖晃晃的,像是要睡著了,甚至還要人攙扶。他已經好些天沒去上學了。家長帶他跑了很多家醫院,檢查結果都是沒問題。家長實在弄不清楚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天,母親帶著瑞天來到了心理健康中心。
我們先一起做了初步的交流,主要是為了便於我直接觀察瑞天。
奇怪的是,眼前的瑞天看起來很正常,行動、談話、意識都很正常,也沒有睡不醒的樣子。母親也覺得奇怪,她已經注意到了,平時瑞天跟正常孩子一樣,但他就是怕上學,一說去上學就開始犯困,就想睡覺……
瑞天睡不醒究竟是怎麼回事?
安置好了瑞天後,我與孩子的母親進行了單獨的交流。
瑞天的母親介紹說,瑞天一個多月前開始出現這樣的症狀。有一天放學後,家長忽然發現瑞天既不看電視,也不玩,吃完晚飯後上床就睡著了。一開始,家長以為孩子是玩累了,也就沒在意。後來才感覺不對勁了。瑞天的覺多和平常的孩子玩累了覺多不一樣,瑞天隨便趴在哪裏都能睡著。吃飯的時候也打瞌睡,甚至連筷子都拿不住,飯碗都端不住。走路的時候也搖搖晃晃、迷迷糊糊的,家人怕他摔倒,就攙扶著他。不過,好像家長越這樣,他的症狀越嚴重。這可把父母急壞了,他們不停地問:“孩子這是怎麼啦?”
“瑞天還有別的症狀嗎?”我問道。畢竟心理診斷需要多方麵了解情況。
隨著溝通的深入,瑞天的母親忽然想起來:“本來這個孩子膽子就小,好像生病後膽子就更小了。他晚上都不敢一個人睡覺了,必須有人陪著才能入睡,好像心裏有什麼害怕的事似的。俗話說,有病亂投醫。我們帶孩子看了無數家醫院,也查不出問題來。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這真把我們急死了……”
現在可以初步診斷,瑞天沒有身體疾病,而是有心病。
那麼,瑞天到底有什麼心病呢?
經過進一步溝通,瑞天的母親想起一件事來。就在瑞天發病的前一天,在教室裏,一個同學想抄他的作業。瑞天不讓抄,就用力地揮了一下手臂,沒想到手上的鉛筆碰到了同學的眼睛,那個同學立即大哭起來。瑞天膽子很小,見狀也被嚇壞了。隨後同學的家長來了,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老師把瑞天叫到了辦公室,大聲說:“你看,你把人家的眼睛給弄壞了,你爸爸媽媽要出錢給人家治,萬一治不好可怎麼辦?!”瑞天感到自己闖了大禍,更害怕了。萬幸的是,同學的眼睛沒有大事,很快就好了。這件事慢慢也就過去了,瑞天從來沒敢跟父母說起這件事。後來,是老師向他的父母介紹了這個情況。當父母問起來的時候,瑞天還是什麼都不肯說,而且,也不讓家人再說起這件事。
\/心理解析\/
這件事與瑞天的病有關嗎?
可是肯定地說,這就是瑞天心病的根源。瑞天睡不醒,實際上是在不知不覺間進行自我心理防衛。
瑞天不小心碰到了同學的眼睛,他感覺自己闖了大禍。這件事對一個孩子來說,實在太可怕了,他的心靈陷入了極度的恐懼之中。怎麼麵對困境呢?平時,人們感到心理壓力太大的時候,確實更容易犯困。進入睡眠狀態,確實是一個暫時逃避困境和壓力的自我心理防衛的辦法。瑞天就是在潛意識裏啟動了這樣的心理機製:突然生病了,睡不醒了。這樣躲進病裏,躲進睡眠中,就沒人再提起碰眼事件,讓他的心靈暫時躲過了困境。這跟鴕鳥把頭埋進沙子裏來逃避困境,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這樣做,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碰眼事件給瑞天造成的恐懼並未消除。所以,瑞天依然感到害怕。
在瑞天生病時,家長的過度關注,又給瑞天帶來心理暗示。一方麵,讓瑞天陷進病人的角色難以自拔;另一方麵,讓瑞天得到了“意外的好處”——父母的嗬護與照顧。這些都強化了瑞天的症狀。這也是瑞天在家裏症狀更嚴重的原因所在。
\/心理對策\/
溝通至此,瑞天的母親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沒病我就放心了。”轉而又問:“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是,采取具體措施幫孩子化解心理壓力。第一,權當沒有生病這件事,停止一切治療,特別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麵談論他的病。第二,消除“意外的好處”,不在孩子出現症狀的時候給予額外的關注,包括過度的嗬護、照顧、攙扶等。第三,在輕鬆的氛圍中和孩子談一談碰眼事件,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消除不必要的恐懼。第四,在友好的氣氛中,跟老師溝通一次,請老師也來幫助孩子化解壓力。
大約兩周後,瑞天的母親傳來反饋信息。家長就碰眼事件跟孩子聊了幾次,孩子不再那麼害怕了,睡不醒的症狀已經基本沒有了。現在,孩子已經基本恢複正常,能夠去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