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孩子為什麼總擔心自己得了艾滋病?——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小心謹慎的性格(1 / 3)

\/心理困擾\/

這一天,我接待了外地的一家三口。母親是高校教師,父親是政府官員,男孩是個重點學校的高二的學生。男孩原本學習很優秀,總是排在年級前20名,可是後來因為總生病,落到了年級幾百名,現在還不想去上學了。他看過醫生,吃過藥,狀態依然不好,家長看到我在報刊上發表的專欄文章,便聯係預約來訪了。

父母介紹說:“孩子從小就特別膽小,體質還特別差,總是生病,不是咳嗽就是腸胃不好。他還總擔心自己有其他的病。從去年九月份開始,他出現緊張、焦慮等症狀,甚至不敢一個人睡覺,學習也不在狀態,經常不想去上學。沒辦法,我們隻好帶他去看心理科。大夫診斷說他有焦慮症。他就開始吃藥,一直吃了半年多。雖然現在狀態好些了,但是孩子說主要是自己的心態好轉了,不是吃的藥起作用了。”

心理谘詢實踐一再證明,當事人的感覺往往是正確的。既然男孩自己覺得狀態好的主要原因是心態好轉,那男孩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他又經曆了怎樣的心態變化?

原來,高一下學期的時候,男孩轉學來到現在的學校。轉學後他就總是抱怨,對這裏的老師、同學和環境都不滿意。勉強到了高二,剛開學不久他就出現了現在的症狀,就開始就醫吃藥,成了病人。

談到起因,男孩是這樣說的。有一次,上生物課時老師講到了艾滋病。男孩就聯想到自己,因為有一次同桌不小心將血滴到他的身上,他就擔心自己會被傳染上艾滋病。這一聯想可不得了,男孩本來就膽小,一想到自己可能會被傳染上艾滋病,就更加惶惶不可終日了,整天害怕得不得了,最後還自己偷偷去醫院做了檢查。雖然沒有檢查出什麼,但是他的疑心還是沒能消除。最後他實在受不了了,才哭著告訴父母,說自己可能得艾滋病了,是被同桌傳染的。父母聽了認為不可能,就勸說孩子不要擔心。但是男孩還是害怕得要命。更讓男孩害怕的是,他上網搜索到有關艾滋病的信息,對照上麵介紹的症狀,發現自己身上還真的有了那些症狀。最讓男孩擔心的是兩個症狀,一個是他每天低燒三十七度多,另一個是他身上有了皮疹,主要在上下肢的回彎處。

這樣一來,男孩就更擔心害怕了,更以為自己被傳染了艾滋病,更不在狀態了。無奈之下,家長陪同男孩又去醫院做了幾次檢查。直到最後一位醫生告訴他,擔心、害怕、緊張都有可能讓身體出現低燒和皮疹等症狀,男孩才不那麼擔心了。男孩自己說心態好些了,意思就是由於他心裏不再那樣擔心、害怕,所以症狀也緩解了。

但是,男孩的擔憂並沒有徹底解除,所以想通過心理谘詢得到一個更明確的解釋,好徹底消除內心的恐懼。

男孩首先問我:“都說我沒有得艾滋病,可是我怎麼會有低燒和皮疹的症狀?醫生說擔心、害怕、緊張也會使身體出現這些症狀,是真的嗎?”

看來,幫男孩消除這樣的擔心和焦慮,是心理支持的關鍵所在。我先從心理暗示談起。心理暗示就好像給人貼上了一個標簽,人常常會如標簽所標示的那樣發展。有人把這稱為“標簽效應”。

為了使男孩更深刻地領悟這一點,我介紹了有關心理暗示的實驗。研究者在被試者的皮膚上貼上一片濕紙,告訴被試者,這是一種具有特殊功效的紙,能使皮膚局部發熱,要求他們用心感受那塊皮膚的溫度變化。十幾分鍾過去後,研究者將濕紙取下,被試者被貼處的皮膚果然變紅,摸上去還有點發熱。其實,那隻是一張被自來水打濕的普通的濕紙。這就是標簽效應:被試者心裏認定這個紙會讓皮膚發熱,於是,皮膚就有了這種發熱的反應。

這個實驗讓男孩有所領悟,但是他的心裏還是有些懷疑:“一個人心裏的想法真的這樣厲害?”

為了幫助男孩徹底消除疑慮,讓男孩深切體會到心裏的想法對身體狀況的影響,我決定來個“手指變長”的現場試驗。

試驗指導語是這樣的:“請你首先放鬆身心,放鬆,再放鬆。好,請伸出兩隻手。你看,我們每個人的手腕處都有兩道橫紋,現在把兩個手腕的橫紋對齊。然後,兩手掌相對合並朝上,看看兩隻手的手指是否一樣長。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手指當然一樣長,對嗎?然後,放下一隻手。這時,請閉上眼睛,想象另一隻手在生長,生長,生長,生長……你看見這隻手在一節一節地向上長,不停地向上長,長成了一棵樹那樣高,長成了十層樓房那樣高,長得像《西遊記》中如來佛的大手那樣,五根手指像五根柱子聳入雲天……”他就這樣專注地想象,一分鍾,兩分鍾,三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