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力唱出自己的聲音(1 / 1)

電影明星佛萊德·艾斯泰爾在成名之前是舞蹈演員,他1933年到米高梅電影公司首次試鏡後,在場導演給他的紙上評語是“毫無演技,前額微禿,略懂跳舞”。後來艾斯泰爾將這張紙裱起來,掛在比弗利山莊的豪宅中。

美國職業足球教練文斯·倫巴迪當年曾被批評“對足球隻懂皮毛,缺乏鬥誌”。

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被人貶為“讓青年墮落的腐敗者”。

彼得·丹尼爾小學四年級時常遭到老師菲利浦太太的責罵:“彼得,你功課好差;腦袋不行,將來別想有什麼出息!”彼得在26歲前仍是大字不識幾個,有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給他聽,給了他相當大的啟示。現在他買下了當初他常打架鬧事的街道,並且出版了一本書《菲利浦太太,你錯了!》。

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並不高明,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料。

歌劇演員卡羅素美妙的歌聲享譽全球。但當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當工程師,而他的老師則說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隻管打獵、捉狗、捉耗子的。”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我與聰明是沾不上邊的。”

沃特·迪士尼當年被報社主編以缺乏創意的理由開除,建立迪士尼樂園前也曾破產好幾次。

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學的命運。

法國化學家巴斯德在讀大學時表現並不突出,他的化學成績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頓在小學的成績一團糟,曾被老師和同學稱為“呆子”。

羅丹的父親曾怨歎自己有個白癡兒子,在眾人眼中,他曾是個毫無前途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三次還考不進去。他的叔叔曾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

《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讀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而被勸退學。老師認為他:“既沒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的興趣。”

如果這些人不是盡力唱出自己的聲音,而是被別人的評論所左右,怎麼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隻有做出了舉世無雙的事業,才算得上成功。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該因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亂。所有的狗都應當叫,就讓它們各自用自己的聲音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