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科是某雜誌社的一名編輯。他小時候就沉浸在這樣一種想法中:總有一天他要創辦一份雜誌。由於他樹立了這個明確的目標,就開始尋找各種機會,並且他終於抓住了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以致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隨手丟棄,不肯多加理睬。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邦科看見一個人打開一包香煙,從中抽出一張紙片,隨手把它扔到了地上。邦科彎下腰,拾起這張紙片。上麵印著一個著名的好萊塢女演員的照片,在這幅照片下麵印有一句話: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原來這是一種促銷香煙的手段,煙草公司欲促使買煙者收集一整套照片。邦科把這個紙片翻過來,注意到它的背麵竟然完全是空白的。
像往常一樣,邦科感到這兒有一個機會。他推斷,如果把附裝在煙盒裏的印有照片的紙片充分利用起來,在它空白的那一麵印上照片上的人物的小傳,這種照片的價值就可大大提高。這不僅僅隻是“轉念一想”,重要的是他開始行動了。首先,他找到印刷這種紙煙附件的公司,向這個公司的經理說出了他的想法。這位經理立即說道:“如果你給我寫100位美國名人的小傳,每篇100字,我將每篇付給你100美元。請你給我送來一份你準備寫的名人的名單,並把它分類,你知道,可分為總統、將帥、演員、作家,等等。”
邦科因為自己的行動而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獲。他的小傳的需要量與日俱增,以致他必須得請人幫忙。於是他找他的弟弟邁克爾幫忙,如果邁克爾願意幫忙,他就付給他每篇5美元。不久,邦科又請了幾名職業記者幫忙寫作這些名人小傳。就這樣,邦科後來竟然真成了《名人》雜誌的主編!他圓了自己的夢!
現在回過頭來看,起初,命運對邦科並不是特別眷顧。然而他並沒有抱怨,而是抓住機會,用行動開創了令人滿意的事業。所以,我們要注意到這個事實,沒有什麼人會把成功送到我們手裏,任何獲得了成功的人,都首先有渴望成功的心態,重要的是付諸行動。
如果邦科的成功或多或少是靠機遇的話,那麼另一個人的成功則將給我們更多的啟示。
幾年前,南卡羅來納州一個高等學院早早地通知全院學生,一個重要人士將對全體學生發表演說,她是美國社會中的頂級人物。
那個學校規模不大,學生和師資相對其他美國的學校稍差一點,因此能邀請到這樣一個大人物,學生都感到特別興奮,在演講開始前的很長時間,整個禮堂就都坐滿了興高采烈的學生,大家都對有機會聆聽到這位大人物的演說高興不已。經過州長的簡單介紹後,演講者步履輕盈麵帶微笑地走到麥克風前,先用堅定的眼光從左到右掃視一遍聽眾,然後開口道:
“我的生母是個聾子,因此沒有辦法和人正常地交流,我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也不知道他是否在人間,我這輩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棉花田裏去做事。”
台下的聽眾全都呆住了,麵麵相覷,這時,她又繼續說:“如果情況不盡如人意,我們總可以想辦法加以改變。一個人的未來怎麼樣,不是因為運氣,不是因為環境,也不是因為生下來的狀況,”她輕輕地重複方才說過的話,“如果情況不盡如人意,我們總可以想辦法加以改變。一個人若想改變眼前充滿不幸或無法盡如人意的情況,隻要回答這個簡單的問題:‘我希望情況變成什麼樣?’然後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動,朝理想目標前進即可。這就是我,一位美國財政部長要告訴大家的親身體驗,我的名字是阿濟·泰勒·摩爾頓,很榮幸在這裏為大家作演說。”
簡短的演說留給人們的卻是深深的思考。一個人的出生環境無法改變,但他的未來卻可以靠自己譜寫,關鍵是你用怎樣的行動去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