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班(1 / 1)

課外班

中小學生課外班(輔導班、補習班、學習班等),不是現在才有,早就有。早先小學校條件差,兩個班使一個教室,上半天課。那半天也不能撒鷹,要幾個人成立一個學習小組,在誰家一塊兒寫作業。後來發現一塊兒寫作業等於一塊兒玩,玩得更歡,就出新招——辦課外班。找個地方,請位輔導員,連輔導帶監督,跟正式上課差不多。

辦課外班一開始是自願,因為要交錢。記得我上四年級時是每月五毛,但有生活困難的也不願拿。到五六年級,麵臨升初中,學校考慮到升學率(那時考不上中學的很多),就要求必須參加,一月一元,特困難的免交——反正一群羊多一個也放,少一個也放。

但有一條紅線是:在編的正式教師不能兼輔導員,而且也不能身現輔導班。有半學期,我們課外班的地方(租房)和班主任家一個樓;為避嫌,班主任早走晚歸,從不與我們碰麵。他上課講的什麼,輔導員不知道。下午,我們做作業,輔導員也做;做完了,我們哪不懂,他給講。

輔導員都是高中生或大學生。我經曆過三位輔導員:一個是高考沒考上理想學校,等來年再考,其間出來掙點錢。另兩位都是在校大學生患病休學,治好了,還要在家養一陣,閑著也難受,就來當輔導員。

至於收入,我們班56人,6人免費,50人就是

50元,除去房租(沒有水電,廁所去街上公共的),可能還得給學校交點管理費,每月估計輔導員能得三十多元。

課外班不占星期天,班主任和學校老師幹待著,也不掙工資以外的錢。當然,這和那時的大氣候有關。老師在課堂上盡力教好,覺得那是自己的本分,不能像師傅教徒弟,留一手。至於從學生身上打錢的主意,更不可能——想一想,自己都臉紅,當然也害怕犯錯誤。

歲月不居,往事如煙。知識就是財富,現在老師掙點學生的錢,也是可以理解的;當家長的,為孩子有些付出,也是應該的。隻是,別掙得太過。尤其在有許多明令禁止的情況下,依然我行我素,就太不應該了。

我有個忘年交,兩口子都是從鄉下上學走出來的,家境一般。男的當幹部,女的當老師。數年不見,男的開好車,家裏住新樓。我還擔心他犯錯誤,他說實話,這錢都是他愛人掙的。我很驚訝,怎麼可能呢?後來我有所了解,是真的。

以一個班50人為例:每星期天兩小時課外班,講課上不講的題,每人500元。半學期,2.5萬元到手,全學年5萬元。還有寒暑假,各二十天,每期每人1000元,兩個假期就是10萬元。一年15萬元,去了開銷,十多萬沒問題。

當下課外班有兩大類,一類是社會辦的,一類是教師偷著辦的。前者

是願者上鉤,後者是必須咬鉤。教師致富的方法:一是自己辦,二是兼職當“外教”,三是自己辦與社會辦(或入股)相結合。

對教師是不能批評的,我也不敢批評。但說說辦課外班的實情總可以吧,而且這也不是秘密,許多大報、央視都對這類事給予報道,明確要求改變這種現狀。

現在幹什麼,都比不上掙孩子的錢來得快,來得容易!——認同的請鼓掌,聽不見,我也知道掌聲很多。有人為辦課外班,把過去地下工作者的方法都用上了。對付便衣偵查——星期天去課外班,不許穿校服,不許三人以上同行。遇見生人問,就說去同學家玩。如有人跟蹤,方法如下:一進超市甩掉,二進小巷繞掉,三進廁所等掉,最後還不行,報110,說有壞人尾隨。總之,不能暴露辦班地點。對付校內檢查——選班裏口才、作文好者數名,編好詞,提前預習,說老師從來不辦課外班,總是在課堂上把知識講透。凡臉紅或結巴者淘汰。有兩個學生總笑,不能自控——明天檢查,放你假,回家笑吧;原因:口腔炎……

有人說,老何你都從哪聽來的?我還用聽:我外孫今年上高中,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都在我家。不光交錢,老師還通過我外孫白要走我不少字呢,那都是錢!

2017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