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與照片(1 / 1)

本人與照片

很有意思:我問過一些朋友,你覺得你哪張照片照得最難看?多數回答是:身份證。此外,還有駕駛證、護照等,總之皆為證件上的且是辦證當場照的照片。其實,那些照片都是最真實的自己,可本人卻往往不喜歡。有位女士說,她當初把第一代身份證有意弄得找不著,就是嫌照得不好看。那天我偷偷多瞅她兩眼,大臉抹得快成白牆了,也沒顯出咋好看。

第一代身份證照片是黑白的。20世紀80年代發證時,我們這裏必須在指定的幾家照相館照。人多排隊,設備簡陋,沒等坐穩,哢,眼皮還沒撩起,已喊下一個。那時小青年時興長發,就有顧不上梳理的,照出來的形象與乞丐好有一比。到了第二代身份證,不去照相館了,當場拍,倒也容你整理一下,夏天還備一兩件大號灰西服公用,不許笑,閉嘴,瞪眼——我單位有個瘦子著半袖套西裝,照出來,自己都樂:整個一個水暖工。

最逗樂的是我一朋友,臉闊,耳大且薄又緊貼,迎麵看不見。攝影師犯愁,按規定必須露耳。先用火柴棍往外撐,不行,出溜。用橡皮膏粘細線往兩邊拽,也不行,穿幫。後來實在沒法,從人群裏找個瘦杆兒躲他背後,用手指將兩個耳朵使勁推張開來。相,是照成了,但耳朵又過於顯眼,成了八戒兄弟。日後也有麻煩,機場驗證,工

作人員看著他發愣。他明白咋回事,把兩耳朵拽開來說:別找了,在這呢。

當然這都是個別現象,說出不隻為讓大家一樂,還有點警示作用:證件照片不是相親照片,好看難看無所謂,放證件上好使就行。有一哥們兒原來單眼皮挺精神的,後來追求美,割雙眼皮,街邊診所有個小神刀,割眼皮問要春韭菜還是秋韭菜——前者葉窄,是小雙眼皮;後者葉寬,是大雙眼皮。那天那哥們兒喝多了,說要大棚韭菜,割出後成了大棚棉門簾——往後出去,拿什麼證都不好使了。

先前使用證件的機會多。證件上的照片都是自己去照相館照,往好看了照。一張“標準照”,能使很多年。常見年齡不小的老者,把證件一亮,照片還是帥小夥;即便二代身份證,轉眼十多年過去,本人與照片的差距也很大,用眼辨別這老漢是不是那小夥,也就是個大概齊。所以,現在錢丟了不可怕,丟身份證可怕,怕落在歹人手裏,被冒名頂替,後果嚴重。故有些重要證件和會議出席證照片要求近照,是有道理的。

作家出書和發表作品,有作者簡介的,都配照片。我常用的一張,還是很多年前照的。那時我頭發雖稀,照時經過一番梳理掩飾,最終選了張看上去滿頭烏發,很年輕樣子的。前年夏天我去理發,小理發館關門,進發廊,人家挺客氣,說您這點兒

頭發我們這兒沒法理,非要理,得50元。我一來氣,花60元買個電推子,對著鏡子索性一推到底,來個光頭。別人一看,有說新潮的,像哪個主持人;也有說頭型好的,像和尚。管他像啥,反正不像原先照片上的了。

我想,本人與照片,應該一致才好。做人要實,照片也要實。我就照了光頭的正麵免冠相片,去年開作代會,胸前出席證就用這照片。一開始還有點不好意思,有意反著戴。後見一些同齡老朋友,胸前出席證上照片也變老了,大家說老了就承認老,就要有個老樣子。我很欣慰,立刻將代表證正麵亮出來。現在,不論再辦什麼證,我都用最新的照片,人家對照一看,就認可。

麻煩也是有的,如上所說,二代身份證上照片還是年輕的。這個沒法,那身份證是終身的,往下變化更大。好在驗證的都是火眼金睛,讓他們去辨吧。咱也沒整過容,仔細看,很容易看出——當年是那模樣。

2017年04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