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房”
我有一間名符其實的書房,是在2000年。在那之前,我的住房麵積小,雖然有可以寫作看書的房間,但沒書櫥什麼的,擺的摞的跟雜貨鋪似的。再往前說,就更慘了,年輕時一家三口住單位筒子樓,十來平方米,第一個中篇是坐馬紮子、稿紙放凳子上寫的,後來升級在縫紉機蓋上寫,一寫十年。
2000年,我虛歲50,有了新房。雖然高點,七樓,沒電梯,但有書房了。二十多平方米,半圈書櫥、寫字台、靠皮椅,美得我總弄不清星期幾(寫暈了)。書脊朝外,好找,把過去壓著沒得看的書挨個掃蕩一遍,愛看的放桌上細讀。寫長篇時,十幾本大部頭陪著,人就趴在書裏寫,感覺特好。
八年後,外孫上小學,在我家吃住。誰承想一個小學生作業那麼多,書本、作業本、卷子、文具擺一寫字台,結果我隻好讓位,把書房給了他。好在我用筆記本寫,有個地方就行;換了個屋,一些書也跟出來堆一堆。那時我已舉辦了個人書法展,又添了寫字的活兒,案子上的紙筆帖墨比書還占地方,隻能用客廳了。客人來了說,好家夥,你家整個成書房了。
雖然亂,習慣了也行。可後來樓上那家總發水,把我們澆得夠嗆。水從預製板縫兒嘩嘩流,他們家還沒人,損失慘重。遇上這麼一位高鄰,真沒法,我就不想在那住
了。
這些年,我身邊特別是搞書畫攝影的朋友,有不少都有自己的工作室,或租或買。我去看明白了,工作室就是不和住房在一起的大書房。但弄一套談何容易,人家一幅畫好幾萬,我寫一篇好幾百,我得寫多少篇,才能買一套呀。
大前年,我女兒在高新區買房,高層有電梯,勸我倆,你們歲數也大了,別爬樓了。我們一想也對,就跟他們一起購了樓上樓下。等了一年,房到手,一看一百四十多平方米,除了公攤,還沒原來七樓那屋大。裝修完搬進去,客廳臥室以外,我的書房十多平方米,光線還不好。老伴不忍心,一問樓下還有現房,東湊西湊,一咬牙又買了一套。還好,高新區遠離市區,那會兒都嫌遠,房價低,擱現在說啥也買不起了。
於是,我也就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兼書房。客廳擺大案子寫字會客,小屋放電腦書櫥,還有倆屋一個健身一個放雜物。每天我吃了早飯就過來,跟上班一樣,寫隨筆,看書,臨帖,有求字就寫字,到點上樓吃飯睡覺。晚上一般到十二點上樓,樓道裏靜悄悄,就我一個人,電梯間的燈還是綠的。老伴說,你不怕出來個人嚇你一跳?我說,我怕,我怕嚇人家一跳。
2017年0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