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色戒》裏的女人:鄭蘋如(2 / 2)

鄭蘋如的美,是知性的。她身材曼妙,酷愛旗袍,是不折不扣的上海灘名媛。這樣的女子,她的幸運是多少女性的向往,門第、財富、美貌、才華……鄭蘋如,她幾乎擁有了女人想 要的一切。她可以每天追逐時尚,看電影、喝咖啡,不時地定做 件新潮的旗袍,參加個時髦的派對,在上流社會紳士大佬的簇擁下,唱唱歌、跳跳舞,和門當戶對的大家子弟,談情說愛,不失時機地在自己最美麗的時候,嫁入豪門……

然而她沒有這樣選擇, 為了積貧積弱的祖國,她和同時代的有誌青年一起,選擇了為國家奮爭的道路。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從晚清到民國,飽受戰火蹂躪中國,正在災難中尋求涅槃 。此時西學東漸,民俗漸化,各類新式辦學培養的大批新式人才,紛紛投入到社會改造的洪流,民族工業和民 族資產階級漸漸發展壯大,大批仁人誌士懷抱著家國天下的理想, 為洗刷民族的屈辱而奮起拚搏。

1937 年 7 月,鄭蘋如登上了當時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畫報——《良友》畫報(第 130 期)的封麵,“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封麵上的鄭蘋如淋浴著夢想之光,正激情滿懷地向著瑰麗的人生 啟航。

在時代和家庭的熏陶下,她向往著做一隻一飛衝天的雲雀, 為時代的奮起盡情地歌唱。此時她正在上海政法學院上學,受父親的影響,為封建專製已經崩潰的中國怎樣走向民主和法治的新生,孜孜以學。

畫報中沒有寫明全名,隻寫了 “鄭女士”三個字。在“鄭女士” 驚豔上海灘的同時,“七七事變” 發生了,日本侵華戰爭全麵爆發。 多難的祖國,再一次被迅速拖入 了戰爭的深淵。

在民族危亡的生死關頭,每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做出人生的選擇。選擇為國家的尊嚴和同胞的命運血戰到底,還是忍辱含垢,甚至賣國求榮?

鄭蘋如可以 選擇回避,因為她的家庭與日本高層之間有著天然的聯係,甚至, 這場戰爭可能成為她人生更加富貴榮華的轉折。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憑著母親日本貴族的血統,聰慧美貌的鄭蘋如,說著一口流 利的日語,周旋於日寇的高級官佐之間,如魚得水。但是,鄭蘋 如和她的家庭,都堅定地選擇了抗日救國。

上海淪陷後,父親鄭英伯,以妻子木村花子的日本人身份作為掩護,在上海參加地下抗日活動。與中統巨頭陳立夫的堂弟、時任國民黨特工機構“中統”駐上海負責人陳寶驊關係密切。但他也許並沒有想到,19 歲的女兒鄭蘋如會對責任的擔當選擇得更 主動、更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