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滿門忠烈,名傳後世(1 / 2)

在接受審問時,鄭蘋如承認皮貨店門口的暗殺行動與自己有關,但原因是“丁默村與我相好後,又移情別戀,我實不甘心,就用錢請人來嚇唬他”。

她將一樁政治暗殺說成了男女之間的爭風吃醋,並始終不承認自己是“重慶的人”。

“刺丁”事件發生後,一時間上海灘流言飛起,一批與這件案子並無關聯的女人,如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周佛海的老婆楊淑慧等都借口幫忙審問,到羈押的地方看過鄭蘋如,這群漢奸的夫人們本是來滿足一下好奇心的,來了,卻激起了強烈的嫉妒心。

一致驚覺鄭蘋如生得如此滿身妖氣,謂此女不殺,無異放任她們的丈夫在外放膽胡為。

丁默村的太太趙慧敏當然更是醋海興波,多次找到林之江,麵授機宜,而其餘的貴婦們也極盡挑撥之能事,必致鄭蘋如於死地而後快。

李士群礙於丁默村,不好直接出麵,他的老婆葉吉卿便直接插手,派了佘愛珍、沈耕梅前來審訊,丁默村行事不慎卷入是非,已是自身難保,隻能看著各色人等各展神通。

審問中,鄭蘋如否認她與中統的關係,隻承認暗殺丁默村是因為她不甘被玩弄。

鄭蘋如畢竟家庭特殊,如何處置,這讓汪偽集團頗費躊躇。

汪偽集團一方麵對重慶當局不擇手段暗殺己方大員非常恐懼,忿忿不平,決意要殺鄭;另一方麵汪偽政府多次懇請鄭蘋如的父親出任偽職,未得首肯,此次鄭蘋如的被捕正是要挾其父的絕好機會。

但是鄭英伯強忍悲痛,以自己有病在身再次拒絕出任汪偽政權的司法部長,終於讓汪偽政府的首腦人物惱羞成怒,痛下了殺心。

雖然丁默村餘情未了,頗有憐香惜玉之心,並不想置鄭蘋如於死地。但他被政治對手抓了把柄,已經頗遇攻訐,也隻好置身事外,洗脫自己。

1940年2月,汪偽政權下達了對鄭蘋如秘密執行槍決的命令。由林之江擔任行刑官,在滬西中山路附近的荒郊曠地上執行。

解押她上車時,林之江訛騙她是解赴南京,不久即可開釋。

等到抵達中山路附近的荒郊要她下車時,鄭蘋如已經知道這裏將是她的殞命之地。

她態度從容,下了車,仰著頭,向碧空癡癡地望著,歎了一口氣,回頭看著林之江:“白日青天,紅顏薄命。你我有數日相聚之情,今若同去,亦不為晚。若君無意,則有死而已。唯勿槍擊我麵,壞我容貌。”

林之江聽了不由得心裏發緊,對此一代紅顏,竟至手顫心悸,下不了毒手,他背過臉去,指揮他的衛兵上前射擊。片刻,槍聲起伏,鄭蘋如連中三槍,血濺荒郊!

一位溫婉嫻淑的美麗女子就此壯烈犧牲,年僅23歲。

抗戰勝利後,著名文學家鄭振鐸曾在1945年10月6日出版的《周報》上以《一個女間諜》為題追悼鄭蘋如,他說:“為了祖國,她不止幾次出生入死,為了祖國,她壯烈的死去!比死在沙場上還要壯烈!”

鄭蘋如死後,沒有得到應有的表彰,她的名字甚至沒有出現在國民黨的《上海抗戰蒙難同誌名單》上。

光陰荏苒,20多年過去了,一直到鄭蘋如的母親鄭華君女士1966年以80高齡在台去世,才榮獲蔣介石頒發的“教忠有方”的匾額。

鄭蘋如之父鄭英伯不願以出任偽職而保釋女兒,在聽聞女兒死訊後一慟成疾,於1941年初抱恨而終。

鄭蘋如的大哥鄭海澄是國民黨空軍的中尉軍官。

1936年秋,鄭海澄去日本名古屋飛行學校學習飛行,於同年12月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