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愛情不是自私的(1 / 2)

在我黨的情報保衛係統,“中央特科”赫赫有名。

1925年,中共中央選派顧順章、陳賡、陸留3人到蘇聯學習,為今後創立情報保衛係統做準備。

直到1927年5月中央軍委特務工作科成立,共產黨才有了專門的情報機構。

特務工作科雖然隻活動了三個月,卻為中國共產黨培養了最早的特工幹部,此後成立的“中央特科”,骨幹大多來自於此。

1927年7月,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共產黨的活動轉入地下。在周恩來的倡議下,1927年11月“中央特科”在上海成立。

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央特別委員會,直接領導“中央特科”的工作。如果說,此前的特務工作科還是個臨時機構的話,“中央特科”就是專業的情報保衛機構了。

以往,共產黨傳遞情報的方式主要是靠郵政通信,但經由國民黨控製的郵檢很不可靠。

1928年,中共中央決定建立無線電。周恩來指派李強自行裝配電台,指派張沈川考入國民黨的無線電學校,還選送塗作潮等4人到蘇聯伏龍芝軍事聯絡學校學習無線電技術。

1928年春,周恩來親自編製了第一部密碼“豪密”,並確定了秘密工作的方針和方法。

1930年9月,周恩來又在上海舉辦訓練班,為各地蘇區和紅軍部隊培訓無線電幹部。而黃慕蘭,就是特科發展史上的佼佼者。

她名字僅三個字,卻蘊含著幾十年的酸甜苦辣凝聚成的人生厚味,豈止跌宕起伏?豈止是傳奇?

她是20世紀中國社會風雲和革命曆程的一個側麵反映。所有的成長曆程,包括情感生活,也無不帶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濃眉大眼、一臉英氣,這是革命烈士宛希儼遺照上留給我們的深刻印象。這是黃慕蘭的第一任丈夫。

宛希儼,字畏如,1903年生於湖北省黃梅縣,是傑出的早期中國共產黨地下活動者。

他年幼隨父讀書,14歲考入武昌啟黃中學,後為學生會主席。1921年就讀於南京東南大學,翌年5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被選為社青團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4年受組織指示加入國民黨,協助建立國民黨南京區黨部,並任第一區常委。後調任國民黨江蘇省執行委員兼青年部長。

1927年三八節,在黃慕蘭的一生中,是一個值得紀念的特殊日子。這天她成功化解了一場鬧劇風波,圓滿組織了大規模的群眾遊行活動;遊行結束後,在董必武、瞿秋白的撮合下,與宛希儼登報結為夫妻。

當時,宛希儼是中共中央機關報《民國日報》主編、中共中央軍委機要處主任秘書和警衛團政治指導員。他們沒有婚禮儀式,沒有請客吃飯,隻有一則簡單的啟事:“宛希儼、黃慕蘭啟事:我倆因為誌同道合,結為革命伴侶,特此敬告諸親友”。

因為有著共同的追求和人生目標,在平淡的柴米油鹽的生涯中,小倆口相親相愛、伉儷情深。

國共分裂之後,夫婦倆來到江西南昌當交通員,轉入地下工作。在艱苦的環境中,他們學會在《聖經》中密寫文件、去小旅館對接頭暗號。

地下工作危機四伏,卻讓他們的感情更為牢固。有事,共同商量;有風險,一起分擔。粗陋的三餐飯食,卻能從中咀嚼出幸福的甜蜜滋味……

至此,黃慕蘭開始了漫長的“潛伏”人生。

當時省委機關為了秘密工作的需要,設在一家醬園店內。已經懷孕的黃慕蘭,打扮成普通家庭婦女,以避開敵人的注意。黃慕蘭的任務之一,是將中央發來的文件,抄寫後將一份留在省委,一份轉發給團省委。

抄寫的方法,是用寫小字的毛筆,蘸著米湯水,寫在線裝書的紙背麵。看文件的人用碘酒在上麵一塗,字跡就顯露出來。米湯水不能太濃,毛筆也不能太粗,否則就會在紙的正麵滲出痕跡來。

黃慕蘭經常要根據交通員的打扮,靈活決定應該將文件寫在哪兒。比如需要打扮比較洋氣,變身為一名貴婦人時,她就會把文件抄在《聖經》裏,這樣既符合身份,也不會招致敵人的注意。

1928年,兒子昌傑出生。這給年青的夫婦帶來了諸多喜悅。可是兒子出世才三天,丈夫宛希儼就被調往贛西南領導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

慕蘭早也思暮也盼,可等到的卻是四個月後丈夫宛希儼率領農民攻打萬安縣城而被捕、英勇犧牲的噩耗。

“希儼犧牲時才26歲,這是我一生遭受到的最嚴重的打擊,這麼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生命從此消失了,他的音容笑貌和往日對我的關愛與幫助,時時在我心頭湧現。我隻有忍痛節哀,更加發憤地努力工作和學習,以在革命實踐中的奉獻繼續完成他未竟的事業,告慰他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