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信仰的力量(2 / 2)

更讓黃穆蘭想不到的是,1967年,她再次被押入秦城監獄,同樣冰冷的鐵窗生活,同樣讓人窒息的無望時光…

經過不斷地上訴奔走,1975年,黃慕蘭從秦城監獄被釋放,因中央有令不許留北京,她從監獄被直接送上火車,再換一趟火車之後又是汽車,那是一個頂著瓢潑大雨的晦暗一天,慕蘭被帶到湖北東南角一個小礦區。

此時的她,已經被折磨得皮包骨頭、兩眼凹陷,哪裏還有一絲曾經的美麗?叛徒、特務、曆史反革命、封建殘餘、勞改釋放犯……這麼多的沉重而無形的帽子,壓得她喘不過氣。

旁人的冷漠、白眼和歧視,都無法磨滅她要繼續上訴的迫切願望,隻是無數次的希望之後,等來的仍是無數的失望。

“一縷幽香,萬般情意,沁入柔腸千結。回憶北伐揚鞭,年少風光卓絕。壯誌豪情報國心,如荼火熱。拋家出走忘朝夕,揮劍誓除荊棘。世間事,自多曲折。肝膽照,同仇巾幗。救死扶傷,神馳先烈。強敵崩潰,人民歡悅。又誰料風波再涉。感明鏡,鑒我無私,還我本來清白。”

這是黃慕蘭老人在其出版自傳時寫的一首詩,其中“又誰料風波再涉”即指這一段她人生最為痛苦的經曆。

翻開一部厚重的我國婦女運動發展史,不難發現一個偉大的名字——鄧穎超。

除了身為周恩來總理的夫人而廣為人知,她更是一名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

她是20世紀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婦女的驕傲,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深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鄧穎超和黃慕蘭之間,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特殊姐妹情誼。

在慕蘭四處求告無門、訴冤無處時,是鄧大姐出麵過問,引起有關方麵的重視,對慕蘭的問題重新審核,最終才決定給她平反昭雪。

那是1984年8月24日,陽光明媚,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花廳約見了黃慕蘭。

42年的時空阻隔,她,仍是那個慈祥溫柔的大姐,而她,卻不再是當年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百變女子。

一見麵,鄧大姐親切地叫了聲“慕蘭啊!”,傷感地說:“我們已有42年未相見了!”姐妹倆噓寒問暖,回憶往昔。

再度回首往事時,目前定居杭州的黃慕蘭老人卻無比坦然:“革命導師列寧說:‘坐過敵人的牢是革命戰士意誌鍛煉的學校’。我坐過兩次國民黨的牢,沒有泄密投降,至今仍感到自豪。秦城的十七年是黨給了我上馬列主義課的機會。我能活到中興之世,得到平反,是幸福的,這樣一想不就心平氣和了嗎?”

一名忠貞的共產黨員心裏,信仰的力量是如此強大!

後來,擔任上海市政府參事室參事的黃慕蘭將自己一生的故事,寫入一部厚厚的自傳,其中記述了黨史上許多鮮為人知的事情,是我黨不可多得的珍貴曆史資料。

“九十風光祝賀忙,榮歸四海慶安康。政策開明歌盛世,繼承偉大發光揚。科學增收人民喜,敬老慈幼德澤長。和諧社會增互慰,共產主義壽無疆。”

這是黃慕蘭入黨的第85個年頭,所做的一首小詩。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對黨的無際忠貞和熱愛之情。

2011年7月9日,黃慕蘭在杭州度過了105歲生日。

百歲壽星依然舉止高雅,穿著雅致。她皮膚白皙,沒有老年斑,不失當年大美人的影子。

她十分愛清潔,用餐時必用餐巾免得弄髒衣服。她午餐後會打一小時麻將,而後午睡至三時許。黃老愛看電視,隨時了解並關注國家大事。

“慕蘭將一生的命運、前途、婚姻、財產,甚至不惜拋夫別子,全身心奉獻給共產主義事業做出徹底犧牲。她是一個光芒四射的女人。”

同為周南校友、在黃慕蘭晚年與之交往甚密的李士璜老人告訴筆者。

這是一朵開在幽穀深處的蘭花,身姿妙曼,香氣悠遠,質樸卻高華。

蘭香百年,她有著一生的美麗。

2018年3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