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真的勇士敢於戰勝自己(1 / 3)

\u0002\u0001?���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他必定是孤獨的,但他不會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覺得孤苦無依,更不會因為平常人難以忍受的寂寞而改變自己的初心。在人生的舞台上,不論我們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我們最終都是要回歸到自己的內心之中。唯有真的勇士,他們對自己、對世界的洞察才更深刻,才真正敢麵對自己,而不是選擇在煩惱、痛苦麵前不斷逃避——唯有不逃避,才能鑄就真正強大的自己。

五百羅漢,孤獨的行者

“羅漢”這一概念在印度就已經形成了,但是羅漢信仰卻形成於中國。唐代高僧玄奘法師曾翻譯過一部《法住記》,這裏倒是對羅漢的名號、屬性有了定位,自此之後羅漢信仰開始進入鼎盛時期。關於五百羅漢的傳說版本有很多,他們的身世也成為人們探討的一個焦點。有人說“五百”是個虛數,極言其多而已;有人說曆史上的羅漢豈止是有五百位?有了一定證悟境界的都可以算是羅漢了,而寺院裏經常見到的十八羅漢也好,五百羅漢也罷,都不過是一個典型代表罷了。

在一些寺院的大殿裏,我們總能看到有許多比丘造像,這些比丘造像神態各異,相貌也各不相同,他們之中有長眉瘦臉的,有善目慈眉的,有麵容猙獰、呈忿怒狀的,還有的表現出一副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的樣子。

不過有些朋友恐怕要有疑問了:這小小的廟堂,與真人大小無別的造像,怎的就能有五百之多?這能放得下嗎?

在許多寺院裏供奉的五百羅漢,普遍被認為是佛陀滅度後第一次參加佛經結集的五百位比丘,也有一種說法是五百位跟隨釋迦牟尼學法傳道的修行者。不過,在任何一部佛經中都沒有記載過這五百位羅漢的名字,所謂“五百”隻是言其數量之多而已。其實,五百羅漢是從十八羅漢發展而來,十八羅漢又是由最初的十六羅漢增加而來。

羅漢,即是阿羅漢的簡稱,是佛陀得到弟子所能修證的最高果位——當然,這是在部派佛教時期。到了大乘佛教時期,人們所能修證的最高果位不再是羅漢,而是菩薩果、佛果。

不過,能修證到羅漢果位也已經實在難得了,能在這一世裏修得身心六根清淨,斷除無明煩惱,這又該是曆盡多少磨難才能成就的啊?在這條修行的旅程中,他們注定是孤獨的,因為世間很少有人能夠理解、體會到他們對心靈解脫的渴求,對無上智慧的向往。可這個世界原本也是“孤獨”的,我們擁有的財富不能隨身帶走,我們費盡心思爭取到的地位也會隨著我們身形消亡而不在,甚至地位與財富的喪失還在在生命消亡之前。那麼,陪伴我們數十年的親人愛侶呢?有了他們就不會孤獨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親人愛侶和我們一樣,也會因疾病意外和自然規律而歸於永恒的寂滅。到頭來,能夠陪伴我們自己的,就隻有我們自己了。

如果想明白了,你會發現這種孤獨也不是沒有一點好處沒有的。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孤獨感,我們才會向內心深處尋找另一個世界,而不是在亂糟糟的塵世間來回打轉。有了這種孤獨感,你會在某一天的某個時刻豁然發覺,原來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不過是一場幻覺而已——所有的一切都在瞬息變化之中,不論是存在銀行裏的錢,還是鎖在保險櫃裏的珠寶,絲毫不能挽回已經過去的時光。有人為了一場幻覺而仇恨、痛苦。有人拚命要得到對外界事物的掌控權,結果不但沒有絲毫收獲,反而徒增許多煩惱。

人們為了夢幻中的事情而煩惱,這聽起來很是有意思。但千真萬確的是,我們天天就是這樣度過的!可也有那麼一些人,他們覺知到世界上萬物的存在不過是一個過程,乃至宇宙也是如此,從來都是有生有滅,而不是永恒不變的;他們也能覺知到,把自己本該自由空靈的心寄托到容易變化的事物上,用轉眼就不存在的事物做心靈的安慰,這是一種多麼可笑的行為!

可是,覺知到這個道理還不是最終的目的,關鍵是如何讓自己的心靈安頓下來。禪宗史上有“慧可安心”的故事,慧可能夠“安心”,那是因為他遇見了菩提達摩。可對於我們現在人來說,到哪裏去找那麼多的明師呢?

還是學著自己給自己安心吧。盡管我們在人生的修行路上十分需要明師的指點,但這也是隨緣隨機的,萬不可以此作為一種執著和期盼。我不知道那五百羅漢是如何熬得過寂寞,鬥得過心魔,可到底,他們是做到了。如果我們悟到了那樣一種覺性,那麼無論我們是工作、讀書,還是忙著個人的生活,做著任何一件事,都能觀想到“不執著”、體察到“無分別”,那我們不管置身何地都會心存安然,塵世與淨土也全在一心間,無所謂出離不出離,也無所謂解脫不解脫。因為我們本身就沒有任何纏縛,本來就沒有什麼掛礙。

看看世間眾生,誰都不願意受苦,誰都巴望著脫離苦海、趨向樂土。可是,我們又在不停地製造惡因、苦因。於喧囂繁華之中,人們在享樂中沉溺,總是嘴上說著“人生苦短,須得盡歡才好”。而那些不願意就此糊塗一生的人們,則遠遠地觀望著狂歡著的世人。尚在溫柔鄉中纏綿的人,還在美酒美食中大吃大喝的人,為了金錢不擇手段的人,他們都在嘿嘿發笑,他們會說:“瞧啊,那些人多有意思!他們竟然不喜歡金錢、美色、權勢和名利。”可是,這些慣會嘲笑別人的家夥,他們也有後悔的時候。等到他們嚐夠了自己製造的苦果,才會真心羨慕起那些孤獨而清醒的修行者。

當然,直到嚐盡苦果還依然執迷不悟的也大有人在。

五百羅漢,他們注定是孤獨的修行者。世間的人們都隻顧得自己尋歡作樂,卻不知道寶貴的年華過去就不會回來,造下的惡業轉眼就成為對自己和他人的傷害。可是即便孤獨又能如何?靈心一閃,覺悟頓開,整個人生都已經不同昨日,整個生命都被點燃,這樣的感覺自然不能被那些隻知道玩樂的人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