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生活裏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時,經常能聽到周圍朋友的勸慰“別太在意了,保持平常心吧”。很多勵誌類讀物也經常提到“平常心”這三個字。可是,這平常心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境界呢?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又該通過怎樣的方法來保持平常心態呢?
其實平常心並不是人們所想的那般神秘,但是它也絕不是稀鬆平常到不加體認就能獲得。說它不神秘,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通過一定的修習而獲得這種超然平和的心態;說它不平常,是因為平常心並非是今天想要就能得來,或者我們要在某件事情上想保持平常心就一定能控製住自己的壞情緒。
作為一種人生境界和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保持平常心,不僅能有效地對治各種煩惱和痛苦,減輕壓力,而且還可以激發出自身的潛能來。君不見,不論是在賽場上,還是在自己身邊,凡是那些心態良好,能把競爭比賽等閑視之的人,往往就能取得較好的成績,而那些把比賽和競爭整天掛在心上的人,反而往往難以發揮出真實的水平來,甚至因為一時的緊張或壓力而導致一生的遺憾。
平常心是清淨心,平常心是慈悲心,平常心是喜悅心。正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當我們心中“閑事”過多時,自然會覺得身心沉重而疲累,難以享受到生活的樂趣和人生的快樂。有時我們過於地認真,對某件事認真,對某個人認真,但最後往往是自己把自己搞得既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也消磨了前進的鬥誌,或者因情所困,或者為名利而受傷。但是假如我們能看得開些,總部忘記告訴自己一聲“這些都是很平常的”,我們也不會因為一時的執著而失去寶貴的自由和心靈的舒適。
佛家有言:放下了,即是得到了。我們放下的是執著,是惱恨,是不甘心,可得到的卻是大自在、大智慧,是真正灑脫的人生境界,是真正暢快的心靈感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寫道:“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憂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而要做到心無掛礙,就必須把修行落到生活的方方麵麵,以修行來培植平常心,把生活中的挫折困苦都當作是對心的磨練。不經過一番風雨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地體會到平常心的深層境界的。所以,感謝生活中的挫折和困苦吧,感謝那些我們看不順眼的人,或者看我們不順眼的人,所有的障礙,也隻不過是對人生的考驗,是老天為了能讓我們活出生命的真正意義而故意安排的。
“心理上如果不再企圖掙紮抗拒負麵的感受,心量就會因此而拓寬,對空性的體悟也會深化,進而領會苦的真諦,發現我們與生俱來的慈愛與悲心。” 《平常禪:活出真實的自己》一書的譯者胡因夢老師在該書的序言裏如是寫道。而她說的這種狀態,就是在培植出平常心之後,我們應有的生命態度和內心感受。
平凡之中自有偉大之處。平常心在某些時候也可以理解成一種開悟的境界。禪宗講求人生中的一切都應運自然,不做刻意追求,這也正是平常心內在意蘊的體現。在禪宗裏有個十分著名的命題,即:“擔水砍柴,無非妙道。”在如此平常的事情中,卻也能悟出禪意來,可見,越是稀鬆平常之事,就越有助於我們體悟生活,也就越能培植出我們的平常心來。
但願我們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活出不平常的人生,以平常的心態欣然迎接生命的挑戰。如若我們能在當下就感悟到平常心,並且把平常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方方麵麵,那麼,我們不僅將生活在幸福和喜悅之中,也可以把自己的幸福和喜悅帶給身邊的朋友,您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