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夢一般的顛倒生活(1 / 3)

我們都渴望獲得真實的幸福,讓自己的心靈永遠安住在平和安詳之中,可是,我們做的很多事情都把自己帶離了所希望獲得的幸福生活。顛倒執著的妄心,時刻侵蝕著我們原本清明的心靈。假如我們能了解到痛苦和煩惱產生的根源,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修持獲得真實利益,複歸清明心靈的;可是,假如我們一再執迷,就隻能在無明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了。顛倒的生活,往往被我們視作“真實“,孰不知,它正是我們顛倒思維下的產物。

因緣生法自性空、唯識無義都是般若。如果能用般若的智慧調心,自然願意安住在第一義諦那裏,不再停留在虛妄分別心的境界!——妙境法師

第七講 夢一般的顛倒生活

我們都渴望獲得真實的幸福,讓自己的心靈永遠安住在平和安詳之中,可是,我們做的很多事情都把自己帶離了所希望獲得的幸福生活。顛倒執著的妄心,時刻侵蝕著我們原本清明的心靈。假如我們能了解到痛苦和煩惱產生的根源,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修持獲得真實利益,複歸清明心靈的;可是,假如我們一再執迷,就隻能在無明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了。

這樣夢一般的顛倒生活,還被很多人所執取而不肯選擇放下。世間眾生,無一不在迷惑顛倒中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敢於麵對顛倒妄心並積極對其進行調治的人,不敢說他是不是能成佛,但他確實能有方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境,獲得真實幸福的人生。

我們越是執著於逃避痛苦,就越是會陷入痛苦的境地。佛家的智慧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以一種不加分別妄想,也不加顛倒執著的平常心態來對待身邊的事情和生活裏的境遇,隻有在如此的心態之下,才能使心靈獲得解脫,掙開煩惱的枷鎖。隻有當我們既不執著於逃避痛苦,也不執著於追求快樂的時候,我們就所渴望的內心安寧和快樂自然而然地就能到來了。

(1)迷亂顛倒,處處障難

在遭遇挫折、碰到困難時,我們總以為通過求神拜佛就能讓自己的生活好起來,其實這就是一種顛倒的想法。隻有內心首先轉變,環境才會隨之發生改變。而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隻知道一味地向外部世界去找尋改變命運的辦法,卻忽視了自己內心的力量。

世界上有那麼一些人,把滿足口腹之欲、男女歡愛當作畢生的追求,覺得人活一世這麼短暫,自然不能虧待了自己,於是生命的無常和短暫便也成為了他們腐化墮落的理由!這不是迷惑顛倒又該是什麼呢?

我們渴望成為人人羨慕的成功人士,我們拚命地追求物質生活,把財富當作讓自己心靈安寧的賭注,要知道,財富如水流,一切都是留不住的,把自己內心的安寧建立在如此就能輕易流失的東西上,其結果必然是當我們失去財富時,內心也會隨之一同崩潰。

《圓覺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如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這是說我們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即一念無明起時,就生出種種顛倒妄想,把地水火風這四種組成身體的物質看作是真實的身體所永遠擁有的,把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看作是自心的本來麵目,孰不知這六塵並非真實而恒存。這樣的顛倒妄想,就像害了病的眼睛一樣,看到天空中開著花朵,看到天上有兩個月亮。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顛倒的事情經常發生:明明是自己內心偏執,容不得和自己相左的看法,卻總喜歡說別人的想法都有問題;明明是自己的眼睛生了病,看不到真實的情況,反而說天空中盛開著花朵。

那麼,什麼是“顛倒”的知見呢?所謂顛倒的知見也就是妄念妄見。

在佛教裏有這麼四種顛倒:常顛倒、樂顛倒、我顛倒、淨顛倒。

常顛倒即把無常的事情相狀認作是恒常不變的;樂顛倒即是把苦難認作快樂,佛家認為我們這個塵世一切皆苦,而人們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反而認苦為樂,不思解脫和出離;我顛倒,就是說世間一切本沒有一個獨立恒常的主體“我”存在,包括我們自己的這個肉身也是這樣,而人們卻以為在這個世間存在著獨立恒常、沒有變化的自體;淨顛倒,就是說我們這個身體,時時刻刻都有廢質排出,本來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留戀的,而人們卻認為這個人身潔淨可愛,還在身體上附之以種種裝飾,並以此為美麗潔淨。

這四種顛倒的認識,就是根源於我們自心的執著,因為這執著而要滿足自己的一切欲望。比如,為了裝點自己的身體,顯示自己身份的高貴,就殺掉動物,用它們的皮毛製作成各種衣物。比如,我們以為自己的身體可以恒常存在,就希望世間一切的事情發展都要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前進,一旦外境和自己的願望不相符合,我們就生起煩惱和嗔恚。正是因為這些顛倒的想法,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造出了許多惡業。及時覺悟的人,尚且知道戒除自己過多的欲望,如實地去觀修自己的內心和行為,以期利益眾生。而那些不能覺悟的人,反而認為自己的欲望是正確的,比如把他人的財產搶占為己有,看中了某個貌美的異性也一定要占有,不僅不知道愧悔,還以為自己手段高明。當前看起來確實很開心,但是可怕的罪業卻會跟隨他們一生一世。

對於那些沉陷在顛倒妄念裏的人們來說,他們的生活不會一帆風順的,假如能夠順利,那也隻是目前如此而已。

有個農夫,他提著一隻桶走在農場裏,那隻桶裏裝著剛擠好的牛奶,這也是他收獲的第一桶牛奶。這個農夫心想:假如我把這桶牛奶賣了,就可以去買幾隻小雞來,我可以邊養雞邊養牛,這樣收獲就可以更多些,我可以拿著自己掙的錢去買建築材料,把我的老房子裝飾一新,這樣我就可以向我心愛的姑娘求婚了,我們婚後會有很多可愛的孩子,假如他們不聽話,也不肯來農場幹活,我就要好好修理他們一頓,就像這樣……

這個農夫揚起手正要練習一下怎麼打小孩,沒想到卻把手裏的桶給打翻了,牛奶流了一地,而那個農夫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勞動果實化為烏有……

生活在顛倒妄念之中的人們,並不願意安於當下的寧靜平和,而一定要去找尋一些根本不可能的東西。比如,眼前的快樂和收獲他們不願意珍惜,而一定要拋下現有的幸福去追尋遙不可及的夢幻。

那麼,我們平時所說的理想和顛倒妄想是不是一回事呢?它們當然是有區別的了。理想至少要有具體目標和行動步驟,屬於可以實現的願景;而顛倒妄想則是人們心猿意馬的想象,既不可能給自己帶來真實的幸福和利益,也不可能真正地填補內心的空虛,隻能徒然增添心靈的重負。

說到空虛,這世界上有很多人在想辦法該去怎麼填補它。具有正確知見的人,會采取正確、如法、合理的行為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可那些不能具有正確知見的人,想到要填補生活的空虛,那就離不開財色名食睡了,而這五種欲望,則被佛家稱為“地獄五條根”。這五種欲望,我們在世間生活是離不開的,應該把它們看得淡一些,不要做計較和強求,適度就好,但是千萬不能過分地貪求。一旦起了貪心,就使我們頭腦昏沉,顛倒迷亂。

有朋友可能覺得奇怪:顛倒迷亂,難道不好嗎?

那麼,渾渾噩噩地過活就好嗎?

我們身陷極度物質化的世界裏,假如自己不能用正確的知見——比如佛家所說的“八正道”去體悟生命之無常變幻,不去觀察自心的真實意願,那麼,這個心上的負累必定越來越重,自己的生活自然也難以得到改善。

也許有時我們會問自己:我的痛苦是什麼?有的朋友會覺得自己目前經濟狀況不好,很是痛苦;有的朋友剛剛經曆感情風波,因為失戀而感到痛苦;還有的朋友因為親人去世而感到傷心痛苦……但是,這些痛苦都還容易醫治,而對宇宙人生的真相迷惑不解的痛苦才是真正的難以解除。而更有一些朋友,並不會因為內心的顛倒迷惑而感到有什麼痛苦。迷而不覺,這樣的顛倒,那實在是很可怕的!

佛陀把我們在這個世界的經驗比喻為一場夢,夢裏出現的一切都並非是實相,而是一種因緣聚合才出現的假相。我們總喜歡根據自己的好惡而執假為真,從而造成自己內心的迷惑和痛苦。

我們在夢裏爭名奪利,患得患失,可是,當我們大限到來的時候,功名財富哪一樣是能帶走的呢?

妄想、分別、執著,都是顛倒迷亂的表現,而一切痛苦和煩惱就是從這裏來的。而我們的習氣,就偏偏要執著於如夢似幻一般的世界。我們試圖以各種方式說服自己“我的每一個欲望都是正當的”。在如此顛倒迷亂的念想中,我們隻能落入一個又一個的循環之中——被痛苦、焦慮、煩惱所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