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不能因此判定像同裏這樣的江南小鎮隻是無條件的消極退避之所。你看,讓朱祥督造寶帶橋工程他不是欣然前往了嗎?他要躲避的是做官,並不躲避國計民生方麵的正常選擇。我們走進近代革命者、詩人學者陳去病(巢南)的住宅,更明確地感受到了這一點。我由於關注過南社的史料,對陳去病的事跡還算是有點熟悉的。見到了他編《百尺樓叢書》的百尺樓,卻未能找到他自撰的兩副有名楹聯:

平生服膺明季三儒之論,滄海歸來,信手鈔成正氣集;

中年有契香山一老所作,白頭老去,新居營就浩歌堂。

其人以驃姚將軍為名,垂虹亭長為號;

所居有綠玉青瑤之館,澹泊寧靜之廬。

這兩副楹聯表明,在同裏鎮三元街的這所寧靜住宅裏,也曾有熱血湧動、浩氣充溢的年月。我知道就在這裏,陳去病組織過雪恥學會,推行過梁啟超的《新民叢報》,還開展過同盟會同裏支部的活動。秋瑾烈士在紹興遇難後,她的密友徐自華女士曾特地趕到這裏來與陳去病商量如何處置後事。至少在當時,江浙一帶的小鎮中每每隱潛著許多這樣的決心以熱血和生命換來民族生機的慷慨男女,他們的往來和聚會構成了一係列中國近代史中的著名事件,一艘艘小船在解纜係纜,纜索一抖,牽動著整個中國的生命線。

比陳去病小十幾歲的柳亞子是更被人們熟知的人物,他當時的活動據點是家鄉黎裏鎮,與同裏同屬吳江縣。陳去病坐船去黎裏鎮訪問了柳亞子後感慨萬千,寫詩道:

梨花村裏叩重門,

握手相看淚滿痕。

故國崎嶇多碧血,

美人幽咽碎芳魂。

茫茫宙合將安適,

耿耿心期祇爾論。

此去壯圖如可展,

一鞭晴旭返中原!

這種氣概與人們平素印象中的江南小鎮風禪很不一樣,但它實實在在是屬於江南小鎮的,應該說是江南小鎮的另一麵。在我看來,江南小鎮是既疏淡官場名利又深明人世大義的,平日隻是按兵不動罷了,其實就連在石橋邊欄上閑坐著的老漢都對社會時事具有洞幽悉微的評判能力,真是遇到了曆史的緊要關頭,江南小鎮曆來都不木然。

同裏最吸引人的去處無疑是著名的退思園了。如果同裏鎮稍稍靠近一點鐵路或公路幹道,退思園必將塞滿旅遊的人群。但從上海到這裏畢竟很不方便,從蘇州過來近一些,然而蘇州自己已有太多的園林,柔雅的蘇州人也就不高興去坐長途車了。於是,一座大好的園林靜悄悄地呆著,而我特別看中的正是這一點。中國古典園林不管依傍何種建築流派,都要以靜作為自己的禪律。有了靜,全部構建會組合成一種古箏獨奏般的淡雅清麗,而失去了靜,它內在的整體風致也就不可尋找。

退思園已有一百多年曆史,園主任蘭生便是同裏人,做官做得不小,授資政大夫,賜內閣學士,任鳳潁六泗兵備道,兼淮北牙厘局及鳳陽鈔關之職,有權有勢地管過現今安徽省的很大一塊地方。後來他就像許多朝廷命官一樣遭到了彈劾,落職了,於是回到家鄉同裏,請本鎮一位叫袁龍的傑出藝術家建造此園。園名“退思”,立即使人想起《左傳》中的那句話:“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但我漫步在如此精美的園林中,很難相信任蘭生動用“退思補過”這一命題的誠懇。“退”是事實,“思”也是免不了的,至於是不是在思“補過”和“事君”則不宜輕信。眼前的水閣亭榭、假山荷池、曲徑回廊根本容不下一絲愧赧。好在京城很遠,也管不到什麼了。

任蘭生是聰明的。“退思”雲雲就像找一個官場爛熟的題目招貼一下,趕緊把安徽官任上搜括來的錢財幻化成一個偷不去搶不走、又無法用數字估價的居住地,也不向外展示,隻是一家子安安靜靜地住著。即使朝廷中還有覬覦者,一見他完全是一派定居的樣子,沒有再到官場爭逐的念頭了,也就放下了心,以求彼此兩忘。我不知道任蘭生在這個園子裏是如何度過晚年的,是否再遇到過什麼凶險,卻總覺得在這樣一個地方哪怕住下幾年也是令人羨慕的,更何況對園主來說這又是祖輩生息的家鄉。任蘭生沒有料到,這件看來純然利己的事情實際上竟成了他畢生最大的功業,曆史因這座園林把他的名字記下了。

與妻子分別前在佩特拉山裂處

與音樂家傅聰在一起

就這樣,江南小鎮款款地接待著一個個早年離它遠去的遊子,安慰他們,勸他們好生休息,又盡力鼓勵他們把休息地搞好。這幾乎已成為一種人生範式,在無形之中悄悄控製著遍及九州的誌士仁人,使他們常常登高回眸、月夜苦思、夢中輕笑。江南小鎮的美色遠不僅僅在於它們自身,而更在於無數行旅者心中的畢生描繪。

在踏出退思園大門時我想,現今的中國文人幾乎都沒有能力靠一人之力建造這樣的歸息之地了,但是哪怕在這樣的小鎮中覓得一個較簡單的住所也好啊,為什麼非要擠在大都市裏不可呢?我一直相信從事文化藝術與從事經濟貿易、機械施工不同,特別需要有一個真正安寧的環境深入運思、專注體悟,要不然很難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家。在逼仄的城市空間裏做什麼都不妨,就是不宜進行鴻篇巨製式的藝術創造。日本有位藝術家每年要在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隱居很長時間,隻留出一小部分時間在全世界轉悠,手上夾著從小島帶出來的一大疊樂譜和文稿。江南小鎮很可以成為我們的作家藝術家的小島,有了這麼一個個寧靜的家院在身後,作家藝術家們走在都市街道間的步子也會踏實一點,文壇中的煩心事也會減少大半。而且,由於作家藝術家駐足其間,許多小鎮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聲望也會大大提高。如果說我們今天的江南小鎮比過去缺了點什麼,在我看來,缺了一點真正的文化智者,缺了一點隱潛在河邊小巷間的安適書齋,缺了一點足以使這些小鎮產生超越時空的吸引力的藝術靈魂。而這些智者,這些靈魂,現正在大都市的人海中領受真正的自然意義上的“傾軋”。

但願有一天,一座座江南小鎮又重新在文化意義上走向充實,中國文化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實現雙相自立。

到那時,風景旅遊和人物訪謁會溶成一體,“梨花村裏叩重門,握手相看淚滿痕”的動人景象又會經常出現,整個華夏大地也就會鋪展出文化坐標上的重巒疊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