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怒之下的細川勝元調動東軍攻打西軍的補給線,這場以將軍繼承權為導火線的大戰就
這樣展開了,打到後來雙方都殺紅了眼,什麼禮儀修養、什麼大義名分都拋諸腦後,新
仇舊恨卻一並湧上心頭,大家都打著討逆的旗號前來複仇。就這樣從1407年(應仁元年)
打到1477年(文明九年),僵持了11年的戰爭,把半個日本卷入了戰場。這就是引爆日
本戰國火yao桶的“應仁之亂”。
其實雙方在這場拖延日久、莫名其妙的戰爭中都沒得到什麼好處,於是到了文明元
年(1469),東西兩軍終於坐下來談判,最終協定義尚為將軍繼承人。五年之後,山名
宗全和細川勝元於同時歸西(真是一對老冤家,不求同年同日生,隻求同年同日死?!),
為停戰創造了條件。次年,雙方新的統帥山名政豐和細川政元講和。又過了三年,也就
是1477年,西軍的禦家正宏一把火燒掉他駐紮的防區,退出戰場,終於揭開了西軍撤離
的序幕,這場大亂方告暫停。
清理戰場,大家才發現幾乎全國的守護都介入了這場戰亂,戰火從京都蔓延至全國
各地。尤其是主戰場京都,包括幕府、公家的200餘處邸宅,大名的邸宅7千所及所有的
寺院街道均被燒毀,整個京都化為一片瓦土,日本經濟因此倒退多少年,恐怕沒人數得
清。
然而,造成這場動亂的社會政治原因並沒有因此消除,破壞和混亂一點也沒有停止。
甲斐的武田信昌、豐後築後的大友親繁、薩摩大隅日向的島津忠國等十數家守護雖然在
應仁之亂中保持中立,其實是趁此機會充實軍備、擴張領地,逐漸從打“政府工”的守
護,變為“吃自己”的戰國大名。越後的長尾氏、信濃的村上氏、肥前的有馬氏等守護
代,更是從此開始了他們下克上的陰謀曆程。日本從此進入了戰火連天的戰國時代。
在戰國時代中,
封建領主階級內部舊有的等級秩序破壞殆盡:大名不放將軍在眼裏;
家臣又背叛大名,攻殺主家;同族相殘,子殺父,弟殺兄,到處都是刀光劍影。絕無道
義廉恥可言,有的隻是貪圖個人安逸富貴,所依仗的僅僅是武力和謀略,而喪失了德行,
赤裸裸的獸性所為,似乎連社會也默認了實力可以決定一切。
在爭奪領地的生死搏鬥中,一些與中央幕府權力無關的地方領主和武士們,依靠自
身實力逐漸成長起來。
他們各據一方,取代了幕府原來任命的舊的守護大名,成為戰國
新的大名。最早的一代戰國大名如北條早雲、尼子經久、齋藤道三就是這樣產生的。
曆史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