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體育篇(3 / 3)

目前,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普及了保齡球,有一千多萬人打保齡球。1951年“國際保齡球聯合會”成立,第一次保齡球國際比賽是1954年於芬蘭的赫爾辛基進行的。1988年的奧運會,將保齡球列入了表演項目。

48-保齡球

羽毛球的由來

相傳在14世紀末葉,日本出現了把櫻桃插上美麗的羽毛當球,兩人用木板來回對打的運動。這便是羽毛球運動的雛形。

以後這項運動從日本傳到外國,到19世紀中葉,改為軟木製成的球托和穿弦的球拍。1870年,英國一位公爵在他的領地開遊園會。可是遊園會當天,天不作美,下起了雨來,這位公爵為使客人們不掃興,就改在室內進行羽毛球遊戲。結果與會者情趣橫生。此後,這項運動便風靡英國。1893年,英國14個羽毛球俱樂部組成羽毛球協會。

乒乓球的由來

大約在1800年,一個美國體育用品製造商發明了一種名叫室內網球的遊戲。一開始,美國人對此並無太大興趣。後來,他把這種遊戲轉移到倫敦的代理商那裏,很快就在英國流行起來。那時,人們在餐桌上或在室內兩張椅背上拉網打球。球用軟木或橡膠製成,外麵包上一層棉線,以防打壞用具。球拍貼上砂紙。幾年後,有人發明了空心球。於是這種遊戲很快流傳到全世界。倫敦有一個叫伍德的人提出用膠粒橡膠貼在球拍上,以便更好地控製球。當時英國人稱這種球為“乒乓”。“乒”是指球拍碰擊球的聲音,而“乓”則指球碰擊桌子的聲音。

1926年,國際乒聯成立。同年,歐洲錦標賽在倫敦舉行,匈牙利獲得優勝。在世界乒乓球錦賽上,中國隊多次奪得團體冠軍。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乒乓球首次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總共設男、女單打和雙打4個項目。

高爾夫球的由來

高爾夫球是一種以棒擊球人穴的球類運動。“高爾夫”譯成漢語,意思是“在綠地和新鮮空氣中的美好生活”。高爾夫球運動最早起源於蘇格蘭,據說始於牧羊人之手,由牧羊人用驅羊棍擊石子,比遠比準而發展成為高爾夫球運動。19世紀,高爾夫球傳人美國,第一次國際性比賽,是1922年美國與英國的“沃克杯”高爾夫球對抗賽。美國現在擁有1萬多個高爾夫球場。高爾夫球運動於20世紀初引人中國。

高爾夫球運動是在室外廣闊的草地上進行,設9或18個穴。運動員逐一擊球人穴,以擊球次數少者為勝。比賽一般分單打和團體兩種形式。

太極拳的由來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與流傳,許多史事軼聞僅見於拳術家的自述。1929年揚州金一明的《三十二勢長拳》中說:“武當脫胎於少林,少林得法於禽經。”三國時期的名醫華倫,摹仿熊、虎、猿、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結合民間流傳的保健運動,創編出了《五禽戲》,華佗因此被尊稱為拳術開山始祖。之後,拳術發展成外內兩家:外家是以達摩禪師為祖的少林派,內家是以張三豐為祖的武當派。

撲克牌的由來

撲克牌是按曆法設計的,在某種意義上講,撲克就是曆法的縮影。眾所周知,一副撲克共有54張牌。其中的52張是正牌,是表示一年中有52個星期;兩張是副牌,大王表示太陽,小王代表月亮。因一年有春、夏、秋、冬4個季度,故又分別用黑桃、紅桃、草花、方塊4種花色表示。其中紅色的紅桃、方塊又表示白晝;黑色的黑桃、草花則代表黑夜。每一季共有13個星期,因而每種花色是13張牌;每一季度一般為91天,而把13張牌的點數加起來正好是91。倘若將四種花色的52張牌之點數都加起來,再加上小王的一點(大、小王各作一點,K作13,Q作12、J作11),是一年的天數365;假如再加上大王的一點,則恰好為閏年的天數。撲克牌中K、Q、J共有12張,既表示有12個月,又表示太陽在一年中經過12顆星座。

那麼,撲克牌麵上為何選用黑桃、紅桃、草花、方塊4種花色呢?原來這4種花色乃是古代占卦用的符號,每種均有不同的含義:“黑桃”,溯源於橄欖葉,即和平鴿嘴中含的那種樹葉,這種花色象征和平與安寧。“紅桃”出典於人的心,象征著智慧,也表示愛情。“草花”,原型出自三葉草,一葉共有三瓣,間或有四瓣的。歐洲人普遍相信,誰要是發現了四瓣的三葉草,預兆誰就走紅運,故它象征幸福。“方塊”,原意是昂貴的鑽石,象征財富。

空手道的由來

空手道是日本的一派拳術。形成的時間大致是中國明清年間,由於受中國武術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被人們稱為“唐手”,日本昭和初年更名為“空手道”。它和柔道一起,並稱為日本的“國術”,且在世界上也很流行。

空手道起源於琉球群島一帶。相傳明清年間,一些官員、拳師相繼去琉球,將當時各派武術傳人該地區。由於當時琉球的統治者愛好武術,鼓勵人們學習,使當時的琉球民風尚武、武館林立。許多琉球著名拳師還揚帆過海尋師深造。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琉球拳師們吸取中國武術的精華和博采其他眾武術之長,加以提煉和創新,創立了空手道。

這種武技使用起來十分凶狠,強調“自由搏擊”不拘泥於固定套路,靈活多變,拳、指、腳、掌、肩、肘、膝、腕皆能傷人。空手道對武器的使用也很重視,主要武器有叉、棒、兩節棍、木尺杖等。它具有精簡易學,比較實用的特點,但訓練時體力消耗很大,初習者每天要苦練10小時以上。

原來,空手道不像柔道那樣影響廣泛。但是在日本大正年以後,空手道與柔道經過多次較量,兩者剛柔相峙,難分伯仲,從而奠定了它在日本武術界的地位。20世紀70年代初,空手道成為世界上的武術比賽項目。

女子足球的由來

足球是大多數現代人十分熱衷的體育項目。在嵩山的文化古跡裏,可以看到女子足球的曆史由來。登封現存漢闕3座,其中啟母闕係東漢延興三年(公元123年)潁川太守朱寵創建。闕上銘文敘述了夏禹治水的事跡,讚美了啟母功績。闕上雕刻的圖案有馴獸、鬥雞、鶴捉魚、猴逐兔等,還有踢球圖。圖中女子抬起一腳把球高高踢起。另一座漢闕少室闕的圖案與啟母闕也基本相同。看來,中國不僅是足球的起源國,而且那時的女子足球隊已很威風了。

藝術體操的由來

藝術體操也稱為韻律體操,韻律體操是一種藝術性較強的女子競賽體操項目。它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1950年通過蘇聯傳人我國。

藝術體操並不是由體育家單獨創造的,當時法國的生理學家喬治·德邁尼,瑞士的音樂教師台爾克羅茲,德國的舞蹈教師拉班以及現代體操家博德和梅道等人,主張以女子優美的自然體型為基礎,在音樂伴奏下做有節奏的藝術造型動作和柔軟活動,從而提高女子身體的柔韌性,形成正確的健康的身體姿態,增強動作的藝術性。當時,專門從事研究體育與醫學的愛沙尼亞人愛德勒及他的學生庫普,則致力於創造符合美學要求的和諧,將動力性動作與放鬆的流線型動作交替進行,形成了具有活力及獨特風格的現代節奏體操的最初形態。

藝術體操就是以此為基礎,經過長期實踐逐漸形成的。20世紀50年代正式定名為藝術體操。藝術體操是一種新興的體育項目,是一種從事徒手或手持輕器械,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體育運動。其項目包括:繩操、圈操、球操、棒操、帶操五項,它吸收了芭蕾舞、民間舞、現代舞和雜技等其他門類的精華,可以培養運動員的力量、靈活性、節奏感,從心理和生理角度來看更適於女子鍛煉。

鐵人三項的由來

1978年的某一天,美國軍官約翰·科林斯在檀香山夏威夷與幾個同事一起聊天。話題突然轉到什麼項目的運動量最大,是遊泳、騎自行車,還是馬拉鬆?由於看不法不一,他們爭論得難解難分,最後以一項有趣的決定結束了辯論:他們要進行一次比賽,把3.8千米的遊泳、180千米的騎自行車和42.195千米的馬拉鬆長跑三項運動放在一起,一項接一項地一氣完成。

沒想到這種突發奇想的比賽運動項目,在歐洲竟迅速風靡起來。

鐵人三項賽運動有三個檔次標準:第一檔次已如前所述;第二檔依次為2.5千米、100千米和25千米;第三檔次已作為奧運會的標準,依次為1.2千米、40千米和10千米。

如今,美國“鐵人三項賽”每年舉行500次之上,有近百萬的參加者。

田徑運動的由來

田徑運動是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獲得生活資料,在和大自然以及飛禽走獸的鬥爭中,每天要走或跑很遠的距離,也不得不跳越各種障礙,投擲石塊和使用各種捕獵工具。由於在勞動中經常地重複這些動作,便逐漸形成了走、跑、跳、投等各種技能,這就是現代田徑運動的雛形。為了提高同大自然作鬥爭的能力,人們又有意識地進行走、跑、跳、投的練習,於是逐漸形成了這些項目的比賽形式。

據記載,最早的田徑比賽,是公元前776年在希臘奧林匹克村舉行的第一屆古代奧運會上進行的,當時項目隻有一個——短距離賽跑,跑道為一條直道,長192.27米。到公元前708年的第十屆奧運會上,才正式列入了跳遠、鐵餅、標槍等其他項目。當時隻準男子參加比賽。女子連觀看的資格都沒有,違者處以死刑。據說在古希臘的一次運動會上,一個名叫費列尼卡的婦女,她兒子是當時有名的拳擊手。因她想看自己兒子拳擊決賽,就女扮男裝混入場地。最後兒子贏得了勝利,她心情異常興奮、激動,忘乎所以跳下台去向兒子祝賀,從而暴露了她的性別,當場遭到逮捕,並被判處死刑。後來,由於他兒子是這次比賽的冠軍,經過長老們的說情,才破例地幸免一死。

現代田徑運動最早的國際比賽於1894年在英國舉行,比賽共設9個項目。真正的大型國際比賽是1896年開始舉行的現代奧運會。它沿用古代奧運會每隔四年舉行一次的傳統,每屆奧運會上,田徑運動都是主要的比賽項目之一。

從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起,才增設了女子田徑項目,此後,女子也可以參加田徑項目的比賽。

中國象棋的由來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產生的年代早已不詳。

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辭·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詞句。說明在當時已經有了“象棋”這個名詞,當然那時的象棋並不是現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辭》雲“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提到了六博。據《史記·第六十九卷·蘇秦列傳》中記載:當時齊地的居民安居樂業“鬥雞走狗,六博蹋鞠”。可見象棋在當時已經開始在民間廣泛流行。那時的棋,大概是一方為六子,叫“六博”。另據《說苑》記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嚐君,曾說“足下……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可見當時,在達官權貴和士大夫中,已經很流行下象棋了。

49-中國象棋

紅、黃牌的由來

在激烈的足球比賽中,裁判員經常出示黃色、紅色小牌,對運動員的犯規行為進行警告或罰出場。

國際足球比賽規則規定:一個運動員在同一階段比賽中,被裁判員出示黃牌計達兩次者,即停止下一場比賽。一個運動員被裁判員出示紅牌,除當場停止比賽外,還停止一場比賽。

紅、黃牌是南美足球協會聯盟在1970年舉辦米爾斯·裏梅特杯賽時首先使用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裁判員克服比賽場上的語言障礙。以後經國際是聯裁判委員會研究並經世界杯賽組織委員會批準,在墨西哥城世界杯賽中首次使用,並一直沿用至今。

帽子戲法的由來

帽子戲法是足球用語,專指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踢進對方球門三個球。帽子戲法源於劉易斯.卡洛爾的童話《愛麗斯漫遊奇境記》。書中說到一位製帽匠能夠出神入化地用帽子變戲。後來,英國板球協會借用其意,給連續三次擊中門柱或橫木、使對方3人出局的每個投手獎帽子一頂,以顯示其出神入化的投球技巧,這就是板球的“帽子戲法”。

後來,“帽子戲法”被引用到足球比賽中,它的具體含意就是“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踢進對方球門三個球”。“帽子戲法”的說法,在我國流行較晚,大約始於《貝利自傳》的問世。在1958年“世界杯”巴西對法國的半決賽中,貝利一人連入三球,淘汰了法國隊,《貝利自傳》將此次輝煌辟為一個章節,題目就叫作“帽子戲法”。

裁判哨子的由來

1875年,在倫敦舉行的一場足球賽中,發生了一場球賽事故。雙方隊員為一個得分球是否有效,爭論不休,直至動了拳頭。此時,觀眾們出於偏愛,參與了爭議。瞬時,球場亂作一團。

擔任這場球賽的裁判員,是一位名叫約翰的警察。他目擊紛亂不堪的場景,情不自禁地掏出了口袋裏的警笛,使勁地吹了起來。不料這一吹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參與鬧事的觀眾認為觸犯了警察,便紛紛退回了原席,球場秩序瞬間安定下來。從那以後,哨音取代了裁判的吆喝和手勢。

足球裁判員的由來

在1876年以前,足球比賽並沒有裁判。每次比賽之前,由雙方共同商定一個“君子協定”。誰在比賽中違反了規則,便由隊長根據“協定”判罰。

裁判員的正式設立是在1883年。當時的裁判員既不滿場跑動,也不鳴笛,而是坐在高凳上用相應的手勢或大聲喊叫來進行裁判。隨著比賽場地的擴大和激烈程度的增強,裁判員便由坐高凳改為隨場跑動,由用嘴叫改為用哨子,裁判員人數也開始增加,由一個人發展到兩個人,乃至今天的三人製(即由一名主裁判和兩名巡邊員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