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體育篇(2 / 3)

近代的賽馬起源於英國,這與英國所飼養的純種駿馬有關。但是直到17世紀末及18世紀,才真正飼養比賽用的馬。世界上最優秀的馬,是東方阿拉伯、土耳其、波斯等國的優良種馬,配上英國的雌馬繁育而成的,阿拉伯的達利、賈德芬和土耳其的拜利是良種馬。現代著名的純種馬都與這三者之一的血統有關。18世紀,賽馬成為英國的一項主要運動。1751年成立全國性的賽馬俱樂部。

鉛球的由來

鉛球的重量為什麼是7.257公斤,為什麼要保留三位小數呢?這得從鉛球的由來說起。

世界上第一批炮兵於1340年在出現在歐洲,他們使用火藥炮。炮彈是用鐵鑄成的,樣子像個圓球。一個炮彈的重量是16磅,合7.257公斤。士兵們在休息時,用炮彈推來推去玩耍,逐漸地發展成為鍛練身體的方法,後來被列入了田徑運動項目。

後來,有人覺得鐵鑄的圓球體積太大,使用起來不方便,就改為鐵殼裏灌鉛,成為鉛球,重量仍為7.257公斤。由於鉛的比重大於鐵的比重,在重量不變的條件下,鉛球體積比鐵球大大縮小,用起來可就方便多了。不過現在7.257公斤的鉛球,隻限於男子比賽時使用。女子比賽的鉛球為5公斤,不再保留小數。

跳遠的由來

跳遠是人類最古老的競技項目之一,在古希臘奧林匹克的“五項運動”中就已經有跳遠運動了。據專家考證,第一次正式的跳遠比賽是在公元前708年舉行的,距今已有兩千六百多年的曆史。當時跳遠的設施非常簡單,隻是把地麵的土質刨鬆,然後在前麵放一條門檻代替起跳板。為避免落地時產生傷害事故,以後用沙坑代替了鬆土。

曆史上第一個跳遠記錄由公元前656年的斯巴達人Chionis創立的成績為7.05米。中國古代也有跳高、跳遠記錄,不過這些記錄主要是作為軍事訓練的內容。

現代跳遠的模式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組成則奠基於1860年代的英國及美國。

跳高的由來

跳高是田賽項目之一。過竿技術有跨越式、剪式(亦稱“東方式”)、滾式、俯臥式和背越式等。關於跳高的起源國家和時間因過竿方式不同而異。

跳高運動起源於英國,是由體操項目中派生出來的。1864年,英國首先將跳高列入田賽比賽項目,英國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簡單的跳高姿式)跳過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於1896年首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跳高於1928年開始正式列入奧運會項目。

剪式跳高起源於美國。19世紀末,美國東部州運動員創造並采用了這一跳高姿式,故曾被稱為“東方式”;又因跳時身體各部分成波浪形狀依次越過橫竿,因此也有“波浪式”之稱。

滾式跳高也起源於美國。20世紀初,美國西部州運動員創造並采用滾式跳高,因跳時運動員形似滾過橫竿而得名。又因美國運動員霍拉英首用此式創造2.01米的世界記錄,因而又稱“霍拉英式”。

俯臥式跳高起於20世紀20年代,40年代時已被普遍采用。

排球的由來

排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5年,美國一位叫威廉斯·蓋·摩爾根的體育工作人員,想把當時已廣為流行的網球搬到室內,在籃球場上用手來打。但室內籃球場麵積較小,網球容易出界,於是他作了一些改進:一是把網球允許球落地後再回擊的規則改為不許落地;二是把網球的體積擴大,用籃球膽充氣來打。

1896年,有位博士將此球命名為“華利波”,意為“空中飛球”。排球傳入中國的時間,一說是1905年,一說是1913年。將“華利波”改稱為“排球”是在1925年3月舉行的廣東省第九屆運動會上,主要取其分排站立之意。首次排球比賽是在1964年東京舉行的第十八屆奧運會上進行的。

網球的由來

網球運動孕育在法國,誕生在英國,開始普及和形成高潮是在美國,現在風靡於全世界,被稱為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

13至14世紀,網球運動在英國和法國的宮廷中就已經十分盛行。網球在當時是地地道道的貴族遊戲,所以當時又稱為皇家網球。到18世紀資產階級興起後,網球運動才衝出宮闈,逐漸在市民階層和資產階級中流行開來。但由於它不像足球、籃球、排球那樣普及,因此人們對它了解得比較膚淺。到19世紀,網球運動在歐美盛行起來。19世紀70年代,現代草地網球正式出現。

網球在發展初期沒有網,也沒有打球的拍子。14世紀在法國貴族宮廷中有一種叫“掌球戲”的遊戲。活動時兩人戴上手套,中間隔一條繩子,雙方用手掌擊球,將球相互打來打去。當時的球外麵是用布包住,裏麵塞滿頭發。裹球的布以埃及坦尼斯鎮所產的布最為著名,網球的英文名字Tennis.大概正是由此得名。到16世紀,開始出現用羊皮紙製造的球拍,但這種球拍並不耐用。17世紀,英國人將繩改為網,球拍中間也穿上了有彈性的弦線。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網球運動所用的器材。

籃球的由來

籃球是1891年由一個叫奈史密斯的美國人所發明的。當時奈史密斯是美國麻州春田國際青年會訓練學校的體育老師,該學校的體育係主任要求他發明一種冬天適合在室內比賽而且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團隊運動。於是奈史密斯參考借鑒了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所玩的長曲棍球,以及英國人所玩的足球,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室內運動。這種運動不準用棍子,也不能允許腳踢,而是由球員把球傳來傳去,或者在地上拍(運)球,然後投進目標。而所謂的目標就是兩個固定於空中的“籃子”,所以這種運動就被稱為“籃球”。

最初比賽的時候,每次有人投中籃,球就停在籃子內,必須要有專門的撿球員爬上梯子,把球拿下來,很不方便,後來,一種籃底開洞的鐵籃子取而代之。這樣,投進籃內的球就能夠自動掉下來。

到了1893年,籃圈上開始附上一個網狀的袋子,球員投中之後,裁判員就會拉動一條附在網袋上的繩子,使球掉下來,接著又開始采用籃板,用來防止看台上的觀眾在比賽時妨礙球員投球而設的。還有當時像足球般大的籃球後來也被較大的球代替。大約到了1913年,無底的籃網才被開始使用。

1936年,籃球正式成為奧運會的一個運動項目。

足球的由來

現代足球運動起源於英國。1863年10月26日,在英國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協會,標誌著現代足球的誕生。

1900年在第二屆奧運會上,足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聯在巴黎宣告成立,1930年在烏拉圭舉辦了首屆世界足球錦標賽。

現代足球是鴉片戰爭後開始傳人中國的。1897年,香港開始舉辦特別銀牌足球賽。此時,上海、南京、北京等一些大城市也出現了足球運動。之後,又通過這些城市的足球愛好者,將這項運動傳到全國各地。1908年,香港成立了中國近代最早的足球運動組織——“南華足球會”。

點球的由來

足球賽中罰“點球”的規則是90多年前英格蘭足壇的一場重要比賽中產生的。

此前,守方後衛為了阻止對方隊員在球門附近將球踢進大門,不惜采用各種各樣魯莽的行動。1891年,英格蘭的斯托克隊和諾丁漢隊進行奪杯錦標賽,諾丁漢隊在1:0領先的情況下,以守為主。斯托克隊盡管輪番進攻,仍然不能破門。在比賽結束前一分鍾,諾丁漢隊一名隊員幸運地射了一次門,守門員判斷失誤,眼看球入網就要得分,諾丁漢隊一名隊員急中生智,用手把球擊出端線。這種情況根據當時規則,隻能判罰任意球,而防守隊員卻允許組成一道人牆阻擊,結果斯托克隊以0:1輸了這場球。

比賽結束後,不少觀眾提出,這樣的規則非常不合理。1891年9月15日,英格蘭足協在觀眾輿論的壓力和裁判員的要求下,隻得將類似的情況判“無人防守的罰球”寫進了規則。由於罰點球時距離球門隻有12碼的距離,所以也稱“十二碼球”。根據這條規則,主罰隊員在未踢球前,雙方隊員都要退出罰球區外,而且守門員兩腳站在球門線上不得移動。近幾年來,有不少場次的足球賽,都是以罰點球決定勝負的。

體操的由來

體操在我國有悠久的曆史,在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中有許多記載。據專家研究,我國古代體操有兩類:一類是強健筋骨預防疾病的體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藥學名著《內經》中的“導引養身術”。出土的導引圖,距今已有兩千一百多年之久,不僅年代早,而且內容非常豐富:有肢體運動、呼吸運動、器械運動等。

另一類存在於古代樂舞、雜技、戲劇和流傳於民間的技巧運動中。1969年春,在山東省濟南市北郊無影山的南坡,整理和發掘了14座漢墓。在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一盤西漢時期的樂舞雜技陶俑。這盤群俑中就有四個在做體操的表演,其中兩個對稱做倒立,兩個在做躬彎。而且東漢時期,華佗經過動物啟發而研製出的“五禽戲”,雖然是針對強身健康的目的而設計,但其優美的動作已經可以看出體操的端倪。

唐宋以後,體操的技巧運動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雙人和集體動作,並且將許多複雜的翻騰動作和雜技表演結合在了一起。遠在東漢時期,我國民間就有“杠力功”,這很類似於現代的器械體操。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現代體操項目才傳入我國。

拳擊的由來

拳擊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許多有關拳擊的生動記載。一幅公元前1500年前的希臘壁畫中就有戴手套進行拳擊的場麵。

在古代,戰士拳擊時,由於可以任意使用摔、打、踢、蹬等動作,直至將對手置於死地,所以它隻是一種供奴隸主尋歡作樂的殘殺遊戲。最早的拳擊規則是由1729至1750年稱霸於英國拳壇的傑克·布榮頓製定的。

NBA的由來

美國人詹姆士·奈什密斯博士在麻省的春田學院,為了給學生們找一個冬季體育鍛煉的方式,在1891年用2隻破筐和一隻代用的足球創造了籃球運動,這才有了今天如火如荼的NBA。而NBA在1946年6月6日誕生時,有一個我們陌生的名字BAA。

NBA的出現和發展是籃球運動前五十年積累和沉澱。籃球運動於1891年被詹姆士·奈什密斯博士發明之後,1898年,美國新澤西州特倫頓的一支球隊用25美元租用了當地一家禮堂比賽並向觀眾售票。在賽後的分紅中,隊長庫珀組織比賽有功,首先領到了1美元。這場“有償籃球賽”被不列顛大百科全書認定為第一場“職業籃球賽”。特倫頓比賽之後,“有償比賽”在全美迅速展開。為了保護參加“有償比賽”選手的利益,1898年各地的球隊成立了第一個職業籃球組織--“國家聯盟”(NBL)。但是由於各球隊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相差甚遠,加上沒有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和規則,NBL僅僅經過三四個賽季就名存實亡了。

19世紀30年代,NBL在美國的一些中小城市中複蘇,進行一些規模不大的聯賽。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來推廣促銷,籃球的影響力始終沒有形成。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寂寞已久的體育經紀人看準了這一點,他們聯絡11支球隊老板,發起成立了BAA這個組織。BAA是NBA的前身。

1946年6月6日這一天,紐約中央車站附近的“艦長飯店”裏,BAA--全美籃球協會的“亞當”和“夏娃”們召開了成立大會,會議確定11支參賽球隊和每隊要進行60場常規賽。BAA由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板們共同發起成立,初衷是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候不至於空閑冷場。這些體育館的老板們都是經營體育場的行家,他們針對NBA“國家籃球聯盟”的球隊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一些中、小城市的現實情況提出一定要在當時的大城市內建立當地有名球隊,建立一個全國範圍的籃球組織的概念。在常規賽季中,每個聯盟內部的球隊要打兩個主客場,和另一個聯盟的球隊要打一個主客場。最後按成績好壞排隊出進入季後賽的名次,隻有進入季後賽才有希望奪得總冠軍。

BAA采用48分鍾製,人盯人防守並禁止聯防。至今這些仍然是NBA區別於業餘籃球的最基本特征。BAA的發起人之一,波士頓花園體育館的老板沃爾特·阿布郎同時提出新的職業籃球概念,即職業籃球必須有雄厚的財力支援,一名選手隻能為一家俱樂部效力並要簽訂嚴格的合同,聯賽還要建立選手儲備製。這些理論貢獻在於將巨額資金和法製製約引入籃球,為日後的NBA的發展奠定了高薪製和合同製這兩大基石。

1949年,隨著BAA吞並NBL後,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法律上的麻煩,正式改名為NBA。

馬拉鬆的由來

“馬拉鬆賽跑”是田徑運動中超長距離賽跑項目,全程42.195公裏。

馬拉鬆,是希臘首都雅典東麵一個小鎮的名稱。公元前490年,波斯人人侵希臘,並一直威脅到雅典附近。希臘軍隊在統帥米勒狄的指揮下,利用馬拉鬆鎮的有利地形,與入侵者進行了慘烈的戰鬥。最後波斯軍隊被迫從馬拉鬆鎮潰退。一個名叫斐迪比斯的傳令兵被派回去報捷,這位士兵從馬拉鬆鎮一口氣跑到雅典,高喊:“我們勝利了”,喊出這句話後便因疲勞過度倒地身亡。

為了紀念這一曆史事件,1896年在第一屆奧運會上舉行了從馬拉鬆到雅典的賽跑,定名為…馬拉鬆賽跑”,並將其列入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保齡球的由來

保齡球,又稱地滾球,其英文名是Bowling。它是在木板道上滾球擊柱的一種室內運動。保齡球起源於公元3至4世紀的德國。最初,天主教徒在教堂走廊裏安放木柱,用石頭滾地擊之。他們認為擊倒木柱可以為自己贖罪、消災;擊不中就應該更加虔誠地信仰“天主”。到了14世紀初,才逐漸演變成為德國民間普遍愛好的體育運動項目。荷蘭人和德國人的後裔移居美國,便把保齡球傳到了美國。在16世紀時,是9個瓶的遊戲,數年之後演變成了10個木瓶,瓶的擺設形狀也從鑽石形變成了三角形。1895年,美國保齡球總會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