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危機四伏(1 / 2)

夜,長安,衛將軍府密室。

“主公,易水寒這人,城府頗深,雖然年少,不可不防”。隻聽一人雄渾的聲音道:“如玉,這人是飛虹道長的師侄,我雖對他不甚信任,可看在故交的麵子上,總得給他些安排”,那如玉有些冷笑,一擺扇子,“百裏鍾這次險些死在他手裏,我暗中調查過,中壘營那天並無其他人出入,顯然是他穿著同樣軍服進去的,這人做事,果然滴水不漏,他知道主公您不敢追究於他,百裏將軍錯在他先,他還出來打圓場。嘿嘿,果然好小子”那中年人問道:“他對我那兒媳楊淩熙倒像是一往情深,如將來投到楊玄門下,可是大大地不妙啊!”。那如玉道:“主公,某有一計,可如此如此”,那人聽後大笑:“好妙計”。

易水寒正在軍中,一名偏將傳令,衛將軍召見,易水寒趕忙來到將軍府。見隻有百裏揚一個人,和顏悅色道:“賢侄,你這幾日在軍中,可有什麼治軍上的高見?”,易水寒答道:“昔日戰國七雄並立,秦兵所向無前,不惟有白起,蒙恬,王翦這些名將,這秦兵亦是百戰雄師,愚意以為,兵,非練成無敵,而是在戰場上曆經戰陣,才能為精兵,”。百裏揚笑道:“賢侄果然高見,眼下雖然太平天下,可離長安五百裏處,有夥盜賊呼嘯山林,打家劫舍,令我非常頭疼,賢侄如有意,可領兵三千,前期剿滅,如何?”,易水寒心中冷笑,他自然知道在百裏揚口中的山賊是什麼角色,那是遺留在中原的西涼鐵騎,裝備精良,雖然不足兩千人,但個個以一當百,莫說三千,便是三萬,也未必能勝得了。“嗬嗬,小侄以為,區區烏合之眾,何用三千,請世伯借我一千驍騎,小侄百日之內,蕩平賊寇。”,百裏揚心中冷笑,“當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可怪不得我了”。“也罷,我就在長安靜候賢侄佳音”,易水寒剛出衛將軍府,身後一人拖住衣袖,往他手裏塞了一封書信,回身便跑,易水寒也不追,回到驍騎營住處,打開一看,隻見清秀的字跡寫到:“別來多事,百裏揚已知你我之事,恐容不下你,望早日脫身歸洛陽,自有安排,易郎珍重,熙兒泣筆”。易水寒砍吧喟然長歎,“我這區區浪子,何牢她如此牽掛,縱使萬死,也難報萬一了,可我怎能讓她一個人深陷長安呢,”,出了住處,徑直往中軍帳來。

“楚鎮風聽令,奉衛將軍軍令,著你精選一千精銳,帶足五十日糧草,每人兩匹戰馬,一個時辰後,集在轅門。”楚鎮風高聲道“諾”,雖然易水寒是軍師,但奉將令,便是以監軍的身份號令,所以不敢不從。一個時辰過後,驍騎軍集於轅門,個個盔甲鮮明,手中提著長槍,胯下駿馬,腰佩著刀,馬上掛著長弓,背上插著羽箭。雖有一千人馬,但氣勢絲毫不弱於百萬精兵。易水寒仍然是單衣布帽,隻是肋下配著那一柄師傅所贈的長劍。楚鎮風出馬拱手道:“易軍師,一千人馬,已然聚齊,請軍師示下”。易水寒擺手道:“眾將士都是國家精銳,我輩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長安以西五百裏處的白虎嶺,有夥盜匪,危害百姓,我今日奉命出征,願眾位與我易水寒一起,蕩平賊寇,報效國家。”,說吧,楚鎮風大刀揚起:“蕩平賊寇,報效國家”,眾軍士齊聲附和,聲震山嶽。不遠處,百裏揚,徐如玉,百裏驚風三騎,“這易水寒死不足惜,隻可惜了這一千名精銳騎兵”,百裏驚風道。徐如玉搖了搖頭,“公子,這一人,可比山上的猛虎都要危險得多了,”百裏揚縱馬上去,二人也隨後,“賢侄,你出軍遠征,我特來送行”,易水寒見到百裏揚三人,忙在馬上打恭,“小侄現在身為主帥,不便下馬行禮,世伯恕罪,”,百裏驚風道:“賢弟倒有這周亞夫之風啊,我在此預祝賢弟平定賊寇,克成大功”,易水寒隨口答應,眼睛卻望著那徐如玉。忽然大叫一聲:“眾軍士聽令,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