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餘音
楊豔——“文革”中甘當逍遙派。後赴陝西插隊落戶。1975年嫁到西安。1978年開始有小說、詩歌問世。現為業餘作家。
呂汝泉——1966年“紅八月”時,被紅衛兵小將進行拷打式批判,幸而命大,硬挺下來。直到關進牛棚、複去“五!七”幹校至平反。“四人幫”倒台後複出。
呂成剛——因言論“出圈”淪為反革命,在新疆勞改農場至1979年平反。從此退出報界。目前持美國綠卡,是稱華僑。
呂紅芳——“文革”初期是“保皇派”,後在“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中成為北京中學“四·四”派學生領袖。後去農村插隊。嫁給人民公社書記之子。為返城離婚。遺下一子在農村。目前再婚。每日為柴米油鹽奔忙。
範芸——“文革”初期甚是活躍。1968年分配到工廠當工人。1972年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現持美國綠卡在中國經營計算機,是為經理。盧家弊一“文革”初期因鼓吹“血統論”而大出風頭。後參加“聯動”。1968年偷越邊界去越南和美軍作戰。後被遺返。又輾轉赴緬甸投身緬共遊擊隊,在一次陣地戰中身亡。
張奮——獄中堅持撰寫批判“偽馬列”的文章,因“頑固堅持反動立場”被判處死刑。於1970年12月押赴刑場槍決。“四人幫”倒台後平反。
崔老凡——在盧家驊返村報仇過程中,成為首先發泄的對象,被皮鞭活活抽死。其妻亦上吊身亡。
崔丹鶴——終於沒生下孩子。“文革”中被遣返回村勞改。終身未嫁。2次自殺未遂。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月裏,成為太平幡鼓會的教頭。呂汝泉那本日記保留至今。
太平播鼓會——中止於1967年,恢複於1982年。帶領盧家驊抄砸幡會家什的兩位村民,在此後的第二年,一個患喉癌、一個患壞蛆病相繼而亡。
宋校長和馬老師——宋校長在“文革”初期即被“造反派”拷打成疾、批鬥致死。馬老師雖經拷打,卻因“反戈一擊”得以幸存。“文革”後平反,並從事政治課的教學。如今退休在家,一麵熱衷太極拳養生術,另一方麵又寸“民風日下”而痛心疾首。
楊嘉琳和郭亦銘——終成眷屬。1990年雙雙返台探親。並與台灣那個叫楊豔的女兒相聚。目前依然健在。和平統一祖國是他們常常談論的話題。
曹慧子父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其母恢複日本國籍,與丈夫並攜帶獨生女曹慧子骨灰共赴東瀛。
亂墳崗——八十年代後期,北京老城區大規模擴建,此亂墳崗經市政部門刊登施工啟示並限期遷葬。此處已被居民小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