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古時期,那是史詩般的往事……
距今約六千五百萬年之前,那時候神界、仙界、凡界相互隔絕;神界由很多太古遺存下來的神獸種族掌控,仙界由很多土著部族占據各小界天,凡界還處於蒙昧未開化時期……
仙界眾生已然開始修道,雖然隻是初步的摸索,卻也形成了許多簡單的修道體係;仙界各部族之間偶有征戰,但從宏觀看來還算是比較安寧。
然而,他的降生徹底顛覆了三界。
他的名字叫“羲”,他出生於巫族,他的父親是巫族的族長;他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別人無比羨慕的出身;同時他又是不幸的,因為他天生無法修道。
羲很聰明,他深知自己不能修道,所以待人總是無比熱忱,以此來贏得族人的尊重;但有些事情,並不是依靠聰明就能彌補的,王者的光環,永遠隻會落在強者的頭上。
羲的弟弟繼任新一代族長,作為廢人的他被發配到邊遠,成為一個貧瘠之地的諸侯;在外人看來,這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了,可是羲不甘心!
他要弄清楚到底為什麼自己不能修道,是天道厭惡自己?還是天道忽略了自己?
問蒼天——何以薄待於我?
奈何蒼天無言,無盡虛空,道不盡,茫茫蕭瑟……
羲的不甘並未因此消減,反倒是與日俱增;漸漸地,他從疑惑不甘轉變成怨道恨道,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憎恨,這是一個被遺棄者的啼血呐喊!
道負我,我便棄道;蒼天負我,我便逆天而行!
羲,不修道,修己身;他不斷地摸索,一心專於修煉;所以他的封地非常散亂,人人各行其事,人們早已忘記他這個諸侯的存在了。
數萬年後,巫族與其他部族征戰,被遂族與華胥族聯手擊敗;羲的弟弟受傷過重,在歸途中不治身亡;為爭奪族長之位,各方勢力相互攻伐,巫族內部大亂。
恰在此時,羲領著一支強大戰部歸來,各方勢力無不大駭;誰都未曾想到,那個公認的廢物,如今竟然整合出如此強大的戰部;更令他們膽戰心驚是,巫族第一勇武大將,想要給羲一個下馬威,結果被羲一招斃命當場。
王者歸來!
巫族迅速完成規整,小界天內各方諸侯無不前來拜服。
羲的強大,不同於其他任何修道者,他修的是自身;數千年前,他摸索出一套分身之術,可以將自身一化為二,二分為四,四變為八……
這種化身萬千的功法,本來並沒有什麼威力可言,但是羲很聰明;他以萬千分身同時修煉,當分身全部歸一之時,他擁有的力量已然無比可怕,這種積少成多的方法也隻有他才能做到。
巫族崛起了,在羲帶領的強大戰部之鐵騎下,其他各小界天的部族無不俯首稱臣;羲有一句名言流傳甚廣:被我巫族鐵騎踩踏過的地方,再也長不出一棵仙草……
數十萬年後,仙界一統,八方來朝;羲,被尊為天皇。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羲擔憂其他各部族有異心,於是他想到一個絕妙的主意;他依據許多部族崇拜圖騰的習慣,頒布法令:各族必須信奉天皇。
羲的目的很簡單,各部族信奉自己,就必須對自己敞開心扉;而羲可以化身萬千,他將自己的分身置於各部,用以監視各部族的動向,同時接受他們的膜拜。
然而,這個單純的目的,卻給他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給三界帶來了根本的改變。
羲,發現在人們信奉他的時候,他就可以從每個人身上窺視道的痕跡,一個兩個一次兩次看不出什麼,關鍵是他可以身化萬千,又有無數仙界臣民的膜拜……
羲,雖然自身不能修道,但是卻不妨礙他窺道、悟道;羲非常聰明,他將各種道痕總結歸納,最後不斷地摸索完善,一旦有所突破即可施於己身。
他不是去修道,而是以自身來複製道,這種看似瘋狂的舉動,使得他變得越發的強大無匹。